高中语文文言文步步高(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步步高巩固提升编答案)
1.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步步高 巩固提升编答案
四 黎丘丈人 1.(1)女,同“汝”,你 (2)责,同“债”,讨债 (3)反,同“返”,回来 2.(1)仿效,装扮 (2)到……去,前往(3)使……受苦,折磨(4)老人(5)彼,那个(6)本来(7)故意(8)往,去 3.(1)(那个奇鬼)喜欢装扮别人的儿子、侄子、兄弟的样子。
省略主语 (2)扶着他却在路上折磨他。省略宾语。
(3)他的儿子哭着磕头地说。省略介词“于” 4.(1)状语后置句。
昨天我去村东向人讨债。 (2)判断句。
这一定是那个奇鬼了。 (3)被动句。
老人的智慧被貌似他儿子的奇鬼所迷惑。 5.不能。
因为它点出了全篇的寓意说在。作为一种文体,寓言通常会在故事的结尾处揭示它的寓意。
五 记王忠肃公翱事 1.(1)内通纳(2)贾通“价”(3)识通“志”,标记,记号(4)阳用“佯”,假装 2.(1)对……说(2)禀告(3)买来的(4)按照 3.(1)代王翱女婿的官职名,代王翱女婿的姓名 (2)代太监姓名 (3)代“我”,太监自称 4.(1)只不过表示老朋友的情意罢了。 (2)你们的伯父很廉洁,你们(过得)该不会很贫苦吧? 5.(1)女婿最终没有调职。
王忠肃公不以权谋私。 (2)原先封存好的记号仍是当时那样。
王忠肃公不贪馈赠,能为后人着想。 六 《梦溪笔谈》二则 1.c 2.(1)还 (2)确实 (3)雨停云散 (4)靠近 (5)渐渐 (6)越过 3.c 4.(1)不一会儿又震响了一声,移到西南方去了。
(2)从西向东望就能看见,那是傍晚出现的虹。 5.是时 久之 次日 6.比喻 陨石坠地时的声音、形状、大小、颜色、重量 7.虹乃雨中日影也,日照雨则有之。
七 萧颖士恃才傲物 1.(1)人:今义只指东西,词义缩小 (2)美景:今义胜利 (3)突然:今义凶暴 (4)很:今义略微,词义转移 (5)道歉:今义感谢 (6)遗憾:今义怨恨,词义强化 (7)怠慢:今义忽然,不经心 (8)死在,是两个单音节词:今义最终,一个双音节词 2.(1)“陵”同“凌”,侮辱 (2)“卒”同“猝”,突然 (3)“常”同“尝”曾经 3.D 4.(1)萧颖士曾经登门拜访,但未能面见到他,现在他很是惊愕。 (2)你仗着文学的才名,如此的傲慢,仅仅能够中个进士吧? 5.主观上是自己性格的傲慢,客观上是得罪了吏部王尚书 八 张释之执法 1.(1)跑/行走 (2)轿车/众多的,如舆论 (3)交付,委托 (4)通“嘱”/今无通假义听见/嗅出 (5)判决/今无此 1/23页 义,多为应当 (6)银子/今指黄金 (7)希望/只 (8)很/质地好的为“良” 2.d 3.(1)汉文帝 (2)县人 (3)吾 (4)案子 4.(1)如果是别的马,岂不是要让我受伤吗? (2)再加重处罚,那就是法律不能取信于百姓了。
(3)(延尉)若稍有偏差,那么天下使用法律的人都可随意或轻或重。 5.(1)天子应与平民一样遵守法律,否则将失信于民 (2)皇帝自己错失机会、(3)延尉执法不公,有负面影响,百姓也会无所适从。
九 蒲留仙写《聊斋》 1.d 2.(1)准备 (2)铺设 ,垫着 (3)拉过来 (4)这样 3.(1)大概是从先秦诸子的文章脱胎而来,不只同左丘明、司马迁的文章相媲美。 (2)渴了就让他喝茶,或是给他烟抽,一定要让他畅谈才结束 4.用笔精简,寓意处全无迹象 5.(1)搜奇说异 (2)归儿粉饰 (3)如是二十余寒暑 6.(1)一个满腹才华,却落魄穷困的读书人 (2)一个孤傲、自尊而又坚忍顽强、矢志不渝的知识分子。
十 申屠蟠重节义 1.c 2.(1)判罪 (2)怜悯,同情 (3)以……为好 (4)固定的 3.a。
2.高中文言文步步高植树郭橐驼传
通假字
早缫而绪(“而”通“尔”,你们)
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孳”同“滋”,繁殖、滋生) 既然已(“已”通“矣”,了) 句式
1.判断句
以“……也”表示判断。
例:官理,非吾业也(非……也,表否定的判断句) 2.倒装句
橐驼,不知始何名 苟有能反(于)是者 3.省略句
传其事以(之)为官戒也 而卒以(之)祸 苟有能反(于)是者 然吾居(于)乡 (主语)鸣鼓而聚之 4.宾语前置 故不我若也
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吾又何能为哉
3.谁有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步步高巩固提升编答案
1.女,同“汝”,你 (2)责,同“债”,讨债 (3)反,同“返”,回来2.(1)仿效,装扮 (2)到……去,前往(3)使……受苦,折磨(4)老人(5)彼,那个(6)本来(7)故意(8)往,去3.(1)(那个奇鬼)喜欢装扮别人的儿子、侄子、兄弟的样子。
省略主语(2)扶着他却在路上折磨他。省略宾语。
(3)他的儿子哭着磕头地说。省略介词“于”4.(1)状语后置句。
昨天我去村东向人讨债。(2)判断句。
这一定是那个奇鬼了。(3)被动句。
老人的智慧被貌似他儿子的奇鬼所迷惑。5.不能。
因为它点出了全篇的寓意说在。作为一种文体,寓言通常会在故事的结尾处揭示它的寓意。
五 记王忠肃公翱事1.(1)内通纳(2)贾通“价”(3)识通“志”,标记,记号(4)阳用“佯”,假装2.(1)对……说(2)禀告(3)买来的(4)按照3.(1)代王翱女婿的官职名,代王翱女婿的姓名(2)代太监姓名(3)代“我”,太监自称4.(1)只不过表示老朋友的情意罢了。(2)你们的伯父很廉洁,你们(过得)该不会很贫苦吧?5.(1)女婿最终没有调职。
王忠肃公不以权谋私。(2)原先封存好的记号仍是当时那样。
王忠肃公不贪馈赠,能为后人着想。六 《梦溪笔谈》二则1.c2.(1)还(2)确实(3)雨停云散(4)靠近(5)渐渐(6)越过3.c4.(1)不一会儿又震响了一声,移到西南方去了。
(2)从西向东望就能看见,那是傍晚出现的虹。5.是时 久之 次日6.比喻 陨石坠地时的声音、形状、大小、颜色、重量7.虹乃雨中日影也,日照雨则有之。
七 萧颖士恃才傲物1.(1)人:今义只指东西,词义缩小(2)美景:今义胜利(3)突然:今义凶暴(4)很:今义略微,词义转移(5)道歉:今义感谢(6)遗憾:今义怨恨,词义强化(7)怠慢:今义忽然,不经心(8)死在,是两个单音节词:今义最终,一个双音节词2.(1)“陵”同“凌”,侮辱(2)“卒”同“猝”,突然(3)“常”同“尝”曾经3.D4.(1)萧颖士曾经登门拜访,但未能面见到他,现在他很是惊愕。(2)你仗着文学的才名,如此的傲慢,仅仅能够中个进士吧?5.主观上是自己性格的傲慢,客观上是得罪了吏部王尚书八 张释之执法1.(1)跑/行走 (2)轿车/众多的,如舆论 (3)交付,委托 (4)通“嘱”/今无通假义听见/嗅出 (5)判决/今无此义,多为应当 (6)银子/今指黄金 (7)希望/只 (8)很/质地好的为“良”2.d3.(1)汉文帝(2)县人(3)吾(4)案子4.(1)如果是别的马,岂不是要让我受伤吗?(2)再加重处罚,那就是法律不能取信于百姓了。
(3)(延尉)若稍有偏差,那么天下使用法律的人都可随意或轻或重。5.(1)天子应与平民一样遵守法律,否则将失信于民(2)皇帝自己错失机会、(3)延尉执法不公,有负面影响,百姓也会无所适从。
九 蒲留仙写《聊斋》1.d2.(1)准备 (2)铺设 ,垫着 (3)拉过来 (4)这样3.(1)大概是从先秦诸子的文章脱胎而来,不只同左丘明、司马迁的文章相媲美。(2)渴了就让他喝茶,或是给他烟抽,一定要让他畅谈才结束4.用笔精简,寓意处全无迹象5.(1)搜奇说异(2)归儿粉饰(3)如是二十余寒暑6.(1)一个满腹才华,却落魄穷困的读书人(2)一个孤傲、自尊而又坚忍顽强、矢志不渝的知识分子。
十 申屠蟠重节义1.c2.(1)判罪 (2)怜悯,同情 (3)以……为好 (4)固定的3.a4.(1)(即使)不能碰上政治清明的时代,也应当在她的坟墓上立上碑铭来表彰(她的行为)(2)前前后后凡是(朝廷)用蒲车特意征召(他入朝为官),(他)都没有前去。5.(1)仗义执言(2)孝顺父母(3)励志苦学十一 宋弘为国选才1.bc2.(1)得到,受到 (2)授予官职 (3)使用的引申义整齐 (4)责备 (5)进献,演奏 (6)检举,纠举 (7)还是 (8)使……离开3.b4.我之所以推荐桓谭,是希望他能用忠诚正直来引导君主,可现在他却让朝廷沉湎于淫靡之音,这是我为臣的罪过。
5.a6.b十二 又答王庠书1.d2.(1)承当(2)成功(3)我的意思(4)(应对付的)攻击,责难3.b(都是探求的意思。但:但是/只,只是)4.(1)大体上和今年来科举的情况是相同的。
(2)每读一本书都应当读几遍才算读完。5.实无捷径必得之术 每次作一意求之。
十三 荆人夜涉1.(1)设立标记。本义是人体外表的衣服,引申有外表、表面、标记等意义。
这里用的是引申义。(2)涨。
本义是水溢出来。这里用的是引申义。
(3)顺着走。这里用的是本义。
(4)徒步渡水。这里用的是本义。
(5)士卒惊骇的声音。本义是马受惊,人受惊的引申义。
(6)本义房屋损坏。“坏都舍”意思是城市房屋崩塌,用的是本义。
2.d(益:涨水/增加;法:效法,动词/法令,名词)3.(1)先前他们作标记的时候是可以根据标记渡河的。(2)这是他们为什么惨败的原因。
(3)时代已经与先王的法令制度不相适应了。(4)“循表而夜涉”;澭水暴益,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
5.具体问题应该具体分析,情况发生改变,做事的对策也该改变。十四 松人有酤酒者1.(1)公平,引申义,本义是平坦。
(2)对待,引申义,本义是逢。(3)幌子,酒旗。
引申义,本义是旗帜。
4.怎样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标准 会使辙 步步高
简单说,翻译文言文要以直译为主,生硬的地方用意译处理。
这就是原则,也是基本方法。 如:“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直译是“举起自己佩戴的玉玦来示意项羽的动作有三次”,意译是“再三举起他佩戴的玉玦暗示项羽”。
直译准确,符合原文的特点,又不显得生硬,就用直译。 再如:“炭火邕湖滢,山晴紫竹凉”,前一句直译是“炭火上轻轻叫着的湖水很清澈”,意译是:“盛满清澈湖水的茶壶在炭火上发出轻轻的鸣唱”,显然意译更明白。
一般来说,“文”多用直译,诗词歌赋多用意译。 至于标准,没有明确的规定。
一般要求是准确、通顺、可读性强。老师判卷子,首先扣分的是翻译不准。
有的学生常常望文生义,用现代的词汇知识去解释文言文词汇,造成过多失分。 如:“所以俱来者,欲全身以待时耳,予若见能不已,非吾徒也。”
意思是:我们之所以一起来这里,不过是想要保全性命等待时机而已。你如果老是显示才能不能自制,就和我们不是一类人。
这里的“见”是“现”的古字,读:xiàn,显现、显示的意思;“吾徒”是“我辈”的意思。有同学按照看见和徒弟去理解,结果失分。
在准确的前提下,力求通顺,符合事理。 如:“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
意思是:刚刚不做巡抚待在家里,唯独他听到这件事而感到惊奇。有同学翻译为:“刚刚被罢黜了巡抚居住家里,认为奇异而闻名。”
在句法上结构混乱。 再如:“烟笼寒水月笼沙”,如果翻译为:“烟雾笼罩着寒水,月光笼罩着沙滩”,表面看来是“准确”的,实际上不符合自然常理,只能译为:烟雾和月光笼罩着寒水也笼罩着沙滩。
翻译文言文如同“手艺”,熟能生巧,好与不好,在于事先对全文了然于心,完全读懂了原文,翻译起来并不是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