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镒苏州人文言文(求新唐书·张镒传译文)
1.求 新唐书·张镒传 译文
张镒字季权,又字公度,是国子祭酒张后胤的五世孙。父亲张齐丘,曾任朔方节度使、东都留守。张镒因祖上功业授任左卫兵曹参军,郭子仪上表任用他为元帅府判官,多次迁升为殿中侍御史。乾元初年,华原令卢枞因为公事责备同乡人齐令诜。齐令诜,是宦官,(对卢枞)怀恨在心,设计陷害卢枞(使他)获罪。张镒复查后认为(卢枞)应当免官,承办官吏迎合上级以死罪论处(卢枞)。张镒为此不平,就告诉他母亲说:”如今为卢枞申诉,卢枞免于死而我获罪贬官。沉默不语则有负国家,贬官又为太夫人添忧,请问如何能使您安心?”母亲说:”儿不要有负于道义,我就安心了。”于是(张镒)坚持纠正对卢枞的处罚,卢枞得以流放,张镒被贬为抚州司户参军。后改任晋陵令。江西观察使张镐上表任命他为判官,又升为屯田、右司二员外郎。为母亲守丧,以尽孝闻名。不轻易与人交往,只与杨绾、崔祐甫关系密切。
大历初年,出任濠州刺史,治政清明宽简,引进经术之士教授生徒。等他离任时,州中考中明经科的达四十人。李灵耀在汴州反叛,张镒招集并训练乡兵严加守卫,皇帝下诏褒扬他,升任侍御史,兼任缘淮镇守使。
建中二年,授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第二年,因两河用兵,皇帝下诏减少御膳和皇太子的食物,张镒于是上奏减少堂餐钱和百官官俸的三分之一,来资助国用。当时黜陟使裴伯言举荐潞州处士田佐时,下诏授任田佐时为右拾遗、集贤院直学士。张镒认为礼待太轻,恐怕不足以使田佐时受到鼓励,(皇帝)又下诏命州县官吏带绢百匹、粟百石到他家聘请,田佐时最终没有赴任。
卢杞忌恨张镒刚直,想除去他。此时朱泚率领卢龙军戍守凤翔,皇帝挑选人来代替他,卢杞就谎称:”凤翔将校,官品一向很高,不是宰相重臣,不可镇抚,臣应前去。”皇帝不允许。卢杞又说:”陛下必定认为臣容貌丑陋身材矮小,不为三军所信服,恐怕以后会发生变乱,臣就不敢主动谋求,只请陛下选择。”皇帝就看着张镒说:”文武兼备,望重内外,没有人能取代你,希望(你能)为朕安抚卢龙军。”于是张镒以中书侍郎之职为凤翔、陇右节度使。张镒知道被卢杞暗算,但无话可说,于是两拜后接受诏命。
2.旧唐书张镒的文言文翻译
【原文】
张善安,兖州方与人。年十七,亡命为盗,转掠淮南。会孟让败,得其散卒八百,袭破庐江郡。依林士弘,不见信,憾之,反袭士弘,焚其郛,去保南康。萧铣取豫章,遣将苏胡儿守之,善安夺其地,据以归国,授洪州总管。
武德六年反,辅公祏以为西南道大行台。善安掠孙州,执总管王戎,袭杀黄州总管周法明。会李大亮兵至,为开晓祸福,答曰:“善安初不反,为部下诖误。降,今易耳,恐不免,奈何?”大亮曰:“总管定降,吾固不疑。”因独入其阵,与善安握手语,乃大喜,将数十骑诣大亮营。大亮引入,命壮士执之。骑皆惊,引去,悉兵来战。大亮谕以善安自归,无庸斗。其党骂曰:“总管卖我!”遂溃。送善安京师,称不与公祏谋,高祖赦之。公祏破,得其书,遂伏诛。
【注释】
1、亡命:谓削除户籍而逃亡在外。泛指逃亡,流亡。
2、会:适逢;恰巧碰上。3、散卒:指被击溃了的士兵。4、见:被。5、郛(fú):形声字,从邑孚(fú)声。从“邑”表示与城郭有关。本义是外城,即古代指城圈外围的大城。6、保:占据;占有。7、归国:指归顺唐王朝。8、辅公祏:隋末、唐初江南地区农民起义军领袖,齐郡临济(山东济阳东章丘西北)人。与杜伏威一起率领江淮农民起义军转战南北,打击了隋、唐王朝。后被唐王朝攻灭。9、以为:任命某人做某官。10、执:抓住;逮捕。11、开晓:开导使明白。12、祸福:指利害关系。13、诖误:贻误;连累。14、伏诛:被杀。
【译文】
张善安,是兖州方与县人。十七岁的时候,逃亡在外做了强盗,后来跑到淮南抢掠。恰巧碰上孟让被朝廷打败,(他)得到了他800名被击溃了的士兵,袭击庐江郡。后来依附林士弘,(但是)不被他信任,他对此感到很遗憾。(后来他)反过来袭击林士弘,焚毁了他的外城,离开林士弘占据了南康军。萧铣夺取了江西南昌,派遣将领苏胡儿守城,张善安夺取了南昌城,占据南昌以后带着南昌城归顺了唐王朝,被朝廷授予洪州总管之职。
武德六年他又反叛,辅公祏任命他做西南道大行台。张善安侵扰孙州,抓住了孙州总管王戎,偷袭杀掉了黄州总管周法明。适逢李大亮率兵来到,为开导他使他明白利害关系,(希望他投降),张善安回答说:“我当初没想造反,是被部下连累。如果投降,现在很容易啊,(只是我)害怕不免(被怀疑不被信任的命运),怎么办呢?”李大亮说:“你决定投降,我就一定不怀疑。”于是独自一人进入张善安的战阵中,与张善安握手谈话,张善安这才大喜,带领几十个骑兵来到李大亮的军营。李大亮引导他进入军营,命令壮士捉住了他。同来的骑兵都大吃一惊,退后离开,带领全部士兵来做战。李大亮告诉他们张善安自己已经归顺,不要做无谓的困兽之斗。他的不下骂到:“总管出卖我们!”于是大军溃败。李大亮押送张善安到京城,说他没有参与辅公祏的反叛,唐高祖赦免了他。辅公祏被打败,得到他的劝降书,于是就被杀了。
3.罢秩,东归省母,路由寿州,刺史张镒有时名,贽往谒之翻译
陆贽字敬舆,苏州嘉兴人。少孤。特立不群,颇勤儒学。年十八登进士第,以博学宏词登科,授华州郑县尉。罢秩,东归省母,路由寿州,刺史张镒有时名,贽往谒之。镒初不甚知,留三日,再见与语。遂大称赏,请结忘年之契。及辞,遗贽钱百万,曰:“愿备太夫人一日之膳。”贽不纳,唯受新茶一串而已,曰:“敢不承君厚意。”又以书判拔萃,选授渭南县主簿,迁监察御史。德宗在东宫时,素知贽名,乃召为翰林学士,转祠部员外郎。贽性忠荩,既居近密,感人主重知,思有以效报,故政或有缺,臣细必陈,由是顾待益厚。……德宗还京,转中书舍人,学士如故。初,贽受张镒知,得居内职;及镒为卢杞所排,贽常忧惴;及杞贬黜,始敢上书言事,德宗好文,益深顾遇。吴通微兄弟俱在翰林,亦承德宗宠遇,文章才器不迨贽,而能交结权幸,共短贽于上前。而贽为朋党所挤,同职害其能,加以言事激切,动失上之欢心,故久之不为辅相。其于议论应对,明练体理,敷陈剖判,下笔如神,当时名流,无不推挹。时贽母韦氏在江东,上遣中使迎至京师,搢绅荣之。俄丁母忧,东归洛阳,寓居嵩山丰乐寺。藩镇赙赠及别陈饷遗,一无所取。初贽以受人主殊遇,不敢爱身,事有不可,极言无隐。朋友规之,以为太峻,贽曰:“吾上不负天子,下不负吾所学。不恤其它。”精于吏事。斟酌决断,不失锱铢。(《旧唐书·陆贽传)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罢秩,东归省母 省:探视。
B、及辞,遗贽钱百万 遗:遗留
C、而能交结权幸,共短贽于上前 短:陷害。
D、而贽为朋党所挤,同职害其能 害:忌妒。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又以书判拔萃,选授渭南县主簿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B、精于吏事
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C、及杞贬黜,始敢上书言事
自言身化促织,轻捷善斗,今始苏耳
D、其于议论应对,明练体理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再见与语:第二次见面跟他谈话。
B、巨细必陈:大小事情一定陈述。
C、俄丁母忧:不久遭到母亲丧事。
D、精于吏事:精力全放在官吏的政事上。
9.下列语句编为四组,能够表现陆贽清廉正直的一组是( )
①贽不纳,唯受新茶一串而已。
②故政或有缺,巨细必陈。
③其于议论应对,明练体理,敷陈剖判,下笔如神。
④藩镇赙赠及别陈饷遗,一无所取。
⑤事有不可,极言无隐。
⑥斟酌决断,不失锱铢。
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②⑤⑥ D.①③④
10.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陆贽少年勤学,考中进士后当郑县县尉。为官期满,回乡探望母亲,经过寿州,拜见刺史张镒,张镒很赞赏他的才识。
B.陆贽被唐德宗征召为翰林学士,对政事上的缺点,他一定要全都指出,因此很受皇帝重视,后调任中书舍人。
C.陆贽受到吴通微兄弟的谗害和结党小人的排挤,但因议论政事激切,很得皇帝欢心,所以能长时间任宰相。
D.陆贽有很高的政治才能,而且正直敢言,他表示要忠于朝廷,要对得起自己所学的道德学识,就不能顾虑自身安危。
4.翻译一下文言文,急,谢谢
原文:
陆贽字敬舆,苏州嘉兴人。少孤,特立不群,颇勤儒学。初入翰林,特承德宗异顾,歌诗戏狎,朝夕陪游。及出居艰阻之中,虽有宰臣,而谋猷①参决,多出于贽,故当时目为“内相”。贽以受人主殊遇,不敢爱身,事有不可,极言无隐。朋友规之,以为太峻,贽曰:“吾上不负天子,下不负吾所学,不恤其他。”精于吏事,斟酌决断,不失锱铢。建中四年,?谋逆,从驾幸奉天.。时天下叛乱,机务填委,征发指踪,千端万绪,一日之内,诏书数百。贽挥翰起草,思如泉注,初若不经思虑,既成之后,莫不曲尽事情,中于机会,胥吏简札不早暇,同舍皆伏其能。尝启德宗曰:“今盗遍天下,舆驾播迁②,陛下宜痛自引过,以感动人心。昔成汤以罪己勃兴,楚昭以善言复国。陛下诚能不吝改过,以言谢天下,使书诏无忌,臣虽愚陋,可以仰副圣情,庶令反侧之徒,革心向化。”德宗然之。故奉天所下书诏,虽武夫悍卒,无不挥涕感激,多贽所为也。户部侍郎、判度支裴延龄,奸宄用事,天下嫉之如雠,以得幸于天子,无敢言者,贽独以身当之,屡于廷面陈其不可,累上疏极言其弊。延龄日加谮毁。十一年春,旱,边军刍粟不给,具事论诉;延龄言贽与张滂、李充等摇动军情,语在《延龄传》,德宗怒,将诛贽等四人,会谏议大夫阳城等极言论奏,乃贬贽为忠州别驾。
译文:
陆贽字敬舆,是苏州嘉兴县人。少年时成了孤儿,有独立见解和操守而与众不同,很勤苦学习儒学。十八岁考中进士,凭博学宏词科选官复试合格,任命华州郑县县尉。为官期满,回东方故乡探望母亲,路经寿州,刺史张镒当时很有名声,陆贽去拜见他。张镒起初不很了解他,停留三天,第二次见面跟他谈话,于是非常赞赏陆贽的才识,请求结交为忘年投合之友。等到辞别,张镒赠送陆贽百万钱,说:“希望充当太夫人一天的饭食费用。”陆贽不收受钱,只接受了一串新茶,说:“怎敢不接受您的厚意。”后来又因文书评判超出同类,选任渭南县主簿,提升为监察御史。唐德宗在东宫做太子时,向来知道陆贽的名声,于是征召他做翰林学士,调任祠部员外郎。陆贽性情竭忠尽心,当了皇帝身边受信任的官以后,感念皇帝重视了解自己,想有所作为效力报答,所以政事上有的有缺点,大小事情一定陈述,因此皇帝关顾对待他更加厚重。……德宗回到京师,陆贽调任中书舍人,像先前一样做翰林学士。起初,陆贽受到张镒的了解重视,能够担任朝廷内官职;等到张镒被户杞把排挤,陆贽常常忧惧;等到卢杞罢官,才敢上奏章提出政事见解,唐德宗喜欢文章,对他关顾更深。吴通微兄弟一起在翰林院,也受到德宗的宠遇,他们的文章才识赶不上陆贽,可是能结交有权势受宠幸的人,他们一起在皇帝面前陷害陆贽。贽贽被结党小人排挤,一同做官的人忌妒他的才能,再加上他提出政事见解很激切,常常失去皇帝的欢心,所以很久不能当宰相。他在议论应对方面,明晓精通体制事理,详细陈述,剖析判断,下笔如有神,当时有名望的人,没有谁不推重尊敬他。当时陆贽的母亲韦氏在江东,皇帝派官中的使者迎接到京师,官员们认为陆贽很荣耀。不久遭到母亲丧事,陆贽向东回到洛阳,寓居嵩山丰乐寺。地方的长官送来办丧事的财物赠品以及另外摆放的馈赠物品,全都不拿。起先,陆贽认为受到皇帝特别的待遇,不敢受惜自身,政事有不可行的,极力提出不隐瞒。朋友告诫他,认为这样做太严厉,陆贽说:“我上不辜负天子,下不辜负我学的道德学识,不能顾虑那些别的事。”他在官吏政事上很精通,根据情况决定判断,没有一点差错。
5.请把下面这段文章翻译成白话文 紧急 谢谢
元代郑光祖《倩女离魂》杂剧,根据唐代传奇《离魂记》(作者陈玄佑)演绎而成。
《离魂记》写张倩娘与表兄王宙从小相爱,倩娘父张镒也常说将来当以倩娘嫁王宙。但二人成年后,张镒竟以倩娘另许他人。
倩娘因此抑郁成病,王宙也托故赴长安,与倩娘诀别。不料倩娘半夜追来船上,乃一起出走蜀地,同居五年,生有二子。
后倩娘思念父母,与王宙回家探望。王宙一人先至张镒家说明倩娘私奔事,始知倩娘一直卧病在家,出奔的是倩娘离魂。
两个倩娘相会,即合为一体。故事以离奇怪诞的情节,反映了当时青年男女要求婚姻自由的愿望,歌颂了他们反抗封建礼教的斗争,具有典型意义。
你这段剧情写的是小倩半夜追王宙到江边,睹景生情,紧张害怕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