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瓶文言文翻译(谁能帮我翻译一下这篇文言文,跪谢~~)
1.谁能帮我翻译一下这篇文言文,跪谢~~
田稷子,战国时齐国的相国。一次,他收受了下属官吏贿赂的黄金百镒,并用这些黄金来孝敬自己的母亲。田母非常诧异,于是责问田稷子说:“你虽然为相已经3年了,但你的俸禄大概还没有这么多吧?这些金子难道是德行纯洁的正人君子应该得到的吗?我怎么能收留下这些金子呢?”田稷子跪着向母亲解释说:“这些金子确实是下属送给我的。”田母严肃的训斥田稷子说:“我听说士大夫要修身洁行,不能随便收受人家的东西,一定要注意做到洁身自好、言行一致、忠诚守信、办事公正,眼下你却不是这样,远离了做臣下的要求。像这些不是从正道上来的财物,我是不会享用的。你这样做就是不肖之子,不是我的儿子。你快起来吧!”田稷子感到非常羞愧,急忙拿着这百镒黄金退了出来。他先将那些受贿的黄金退还属吏,然后背着草席去向齐宣王请罪。齐宣王明白了此事缘由,很钦佩田稷子母亲的高尚情操和义举,于是赠以公金,并赦免了田稷子的罪,恢复了他的相职。
这则成语故事歌颂了田稷母亲教育儿子拒收不义之财的高贵品质,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和启示作用。 典故出自汉代刘向著的《烈女传·齐田稷母》:“田稷子相齐,受下吏之货金百镒,以遗其母。其母曰:‘子为相三年矣,禄未尝多若此也,岂修士大夫之费哉。安所得此’对曰:‘诚受之余下。’其母曰:‘吾闻士修身洁行,不为苟得……不义之财非吾有也,不孝之子,非吾子也,子起。’田稷子惭而出,返其金。”
2.古文翻译
吴门有一名医,名叫薛雪,自号一瓢。
性格孤傲。公卿贵族宴请他,他也不会去,但是如果我生病了,不请他,他也会来。
乙亥年春天,我在苏州,厨师王小余染病不愈,正准备盖棺的时候,薛医生来了。当时天色已晚,便点上烛火照明。
他看了之后笑着说:“已经死了阿。但是我生来喜欢与死神作战,或许还能取胜呢!”便拿出一丸药,与石菖蒲磨成的汁混合在一起,然后命车马夫中力气大的人用铁筷翘开厨师的牙齿灌进去。
小余已经断了气,闭着眼睛,药灌下去,汩汩作响,似咽非咽,似吐非吐。薛嘱咐说;“派人好好照料,天明时分便可以醒来。”
到天明,果然如期所说。又服用了两剂药,便病愈了。
乙酉年冬天,我又前往苏州。当时又有一厨师张庆得了癫狂病,把日光认作白雪,有轻微的痰出,肚痛难耐。
看了很多医生均无效。薛雪来了,用手抚摸着张庆的脸,上下打量,然后说:“是冷痧。
刮一下便好,不用诊脉。”果然如其所说,身体出恶了掌大的黑斑,刮后便好了。
我很是佩服。医生却说:“我行医就如足下写诗,靠灵感和感觉。
这就是说别人是于家中成长起来,而我是天外飞仙。”。
3.古文翻译
庞安常针
原文:朱新仲.祖居桐城.时亲识间一妇人妊娠将产.七日而子不下.药饵符水.无所不用.待死而已.名医李几道.偶在朱公舍.朱邀视之.李曰、此百药无可施.惟有针法.然吾艺未至此.不敢措手也.遂还.而几道之师庞安常.适过门.遂同谒朱.朱告之故.曰、其家不敢屈先生.然人命至重.能不惜一行救之否.安常许诺.相与同往.才见孕者.即连呼曰.不死.令家人以汤温其腰腹间.安常以手上下拊摩之.孕者觉肠胃微痛.呻吟间生一男子.母子皆无恙.其家惊喜拜谢.敬之如神.而不知其所以然.安常曰.儿已出胞.而一手误执母肠胃.不复能脱.故虽投药而无益.适吾隔腹扪儿手所在.针其虎口.儿既痛即缩手.所以遽生.无他术也.令取儿视之.右手虎口针痕存焉.其妙至此。
译文:朱新仲,祖居桐城,当时他的亲戚或者是朋友中有一家的女人怀孕了要生小孩,七天了都没生下来,医生开的汤药、巫师给的符水,什么都用过了,都不管用,也就在家等死了。名医李几道,正好在朱新仲家,朱新仲便邀他去看看。李几道看了说:“这种情况什么药都不管用,只有针法能治,可是我的技艺还没达到那种程度,不敢下手。”就回去了。这时李几道的老师庞安常正好到他家,于是师徒二人一同来到朱家。朱新仲把事情的原委说了一遍,说:“他家不敢屈尊先生请您去,可是人命要紧啊,您能不能不惜一行去救救她吗?”庞安常答应了,他们就一同去了,刚见到孕妇,庞安常就连声说:“死不了。”他让家人用热水热敷孕妇的腰腹,庞安常用手上下按揉了一番,这里孕妇觉得肠胃微微作痛,呻吟之间生出了一个男孩,母子平安。那家人惊喜异常,连连拜谢,对庞安常敬之如神,却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庞安常说:“胎儿已经娩出了胎胞,可一只手却误抓着了母亲的肠胃,再也放不开,所以吃药是没用的。刚才我隔着肚子按揉胎儿手的部位,又用针扎他的虎口,胎儿一痛就放手了,所以就生下来了,我也没什么特殊的技艺。”他让人把小孩抱来看,果然虎口部位针扎的痕迹还在呢。他的医术居然精妙到这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