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学文言文练习(为学文言文阅读答案)

    1.为学文言文阅读答案

    《为学》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阅读练习一】

    1.本文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告诉我们 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2.“以( )告富者”是一个省略句,括号中省略的内容是 。

    3.选出下面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贫者语于富者曰(告诉) B、吾欲之南海(往)

    C、西蜀之去南海(距离) D、顾不如蜀鄙之僧哉(看来)

    4.文中有两处“子何恃而往”,为什么第一处用的是问号,而第二处用的是叹号?请作简要分析。

    5.对比鲜明是本文写法上的一大特点,请以蜀鄙二僧欲往南海部分为例,说说文章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的。

    【阅读答案】:

    1.主观努力(或立志)2.到过南海这件事3.D4.第一次表示探询语气(或表示一般疑问)第二次表示轻蔑语气(或表示不屑一顾)5.略

    【阅读练习二】

    8、解释多义词(6分)

    自南海还( ) 蜀之鄙有二僧( ) 西蜀之去南海( )

    望桓侯而还走( ) 肉食者鄙( ) 去国怀乡( )

    9、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吾欲之南海 B. 其一贫,其一富 C. 以告富者

    子墨子九距之 其真无马邪 必以分人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___________________

    11、本文引用______________的故事,意在阐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4分)

    12、下面摘录《为学》中的一段话,请用“/”给这段话断句。(2分)

    吾 资 之 聪 倍 人 也 吾 材 之 敏 倍 人 也 屏 弃 而 不 用 其 与昏 与 庸 无 以异 也。

    【阅读答案】:

    8、(6分,每空1分)回来 掉转(回转) 边境 目光短浅 距离 离开

    9、(2分)C

    10、(6分,“买”、“犹”、“顾”、“哉”各占1分,句意各占1分)

    译文①我好几年来想要雇船而下,还没有成行(实现)。

    ②人们确立志向,难道不如四川边境的和尚吗?

    11、(4分,每空2分)

    蜀鄙二僧(去南海) 志向坚定,主观努力,即使客观条件差也能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意思对即可)

    12、(2分,每错1处扣0.5分,扣完本题分为止)

    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为学文言文翻译及原文,吕蒙为学文言文翻译,为学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2.为学的练习答案

    文言点击:1.边远的地方 告诉 想 距离 其中2.前往 天下的事情 无意义(只是取消句子的独立性)3.做了,再困难的事情也变得容易了。

    你凭借什么前往?贫穷的和尚从南海回来,告诉了富和尚。人立下的志向,还不如蜀国边远的那个贫穷和的尚吗?卷子:1.第一,因为他有志向,然后凭借着毅力,恒心,自己脚踏实地,才会到南海。

    2.毅力,恒心3.志向相同,都想去佛教胜地南海朝拜;困难相同,都面临着距离遥远,路途险阻的考验。不同的是:穷和尚有恒心和毅力,富和尚傲慢无理,目中无人;穷和尚有实际行动,富和尚没有。

    4.既有恒心和毅力的区别,也有对客观条件的依赖上的区别,更关键的是“为”与“不为”的区别。富者“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其根本原因恐怕就在只是“欲(想要)”去南海,却没有像贫者那样说了就“为”(付诸行动),过分强调物质条件,忽视了自身的主观能动作用,没有贫者那种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5.清代 彭端淑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或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1.本文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告诉我们 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2.“以( )告富者”是一个省略句,括号中省略的内容是 。3.选出下面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贫者语于富者曰(告诉)B、吾欲之南海(往)C、西蜀之去南海(距离) D、顾不如蜀鄙之僧哉(看来)4.文中有两处“子何恃而往”,为什么第一处用的是问号,而第二处用的是叹号?请作简要分析。答: 5.对比鲜明是本文写法上的一大特点,请以蜀鄙二僧欲往南海部分为例,说说文章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的。

    或课上做的练习:2。到过南海的这件事3。

    D4。第一句“子何恃而往”是表示疑问第2句“子何恃而往”是表示轻视,嘲笑 祝你好运!!。

    为学文言文练习

    * ......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