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曲槛》 苏轼

    宋代   苏轼 更新时间: 2025-07-08 19:18:12
    流水照朱栏,浮萍乱明监。
    谁见槛上人,无言观物泛。
    分类:

    作者简介(苏轼)

    苏轼头像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曲槛》苏轼 翻译、赏析和诗意

    《曲槛》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流水照朱栏,
    浮萍乱明监。
    谁见槛上人,
    无言观物泛。

    诗意:
    这首诗词以景物写意的方式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诗中描绘了一幅景色,流水在朱栏上倒映出光芒,水面上漂浮着零散的浮萍。诗人在这个景象中提出了一个问题,有谁看到了槛上的人,他默默地凝视着周围的事物,思绪漫游。

    赏析:
    《曲槛》这首诗词以简洁而意境深远的表达方式,展示了苏轼独特的诗词才华。诗中的景物描写既具体又抽象,通过描绘流水照耀朱栏和浮萍乱漂的景象,传达了一种静谧而富有诗意的氛围。

    诗人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读者思考,槛上的人究竟是谁?他无声地凝视着周围的事物,表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心境。这种无言的思考和观照,使得诗人的情感和思绪在诗中流动,与自然景物相互映照。

    整首诗词通过少量的文字展示了丰富的意境,给人以深远的思考空间。它呈现了诗人内心的寂静和超越,同时也传达了一种对生活和自然的敬畏之情。《曲槛》以简练、清丽的文字描绘了一幅富有诗意的景象,给读者带来了心灵上的触动和美的享受。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曲槛》苏轼 拼音读音参考

    qū kǎn
    曲槛

    liú shuǐ zhào zhū lán, fú píng luàn míng jiān.
    流水照朱栏,浮萍乱明监。
    shuí jiàn kǎn shàng rén, wú yán guān wù fàn.
    谁见槛上人,无言观物泛。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学组词《曲槛》专题为您介绍曲槛古诗,曲槛苏轼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