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芭蕉》 高启

    明代   高启 更新时间: 2025-07-08 04:25:59
    静遶绿阴行,闻听雨声卧。
    还有感秋诗,窗前书叶破。
    分类:

    作者简介(高启)

    高启头像

    高启(1336-1373)汉族,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字季迪,号槎轩,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芭蕉》高启 翻译、赏析和诗意

    《芭蕉》是明代诗人高启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静谧的绿荫中漫步,倾听雨声躺卧的情景。另外还有一首感秋的诗,窗前的书页已经破损。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静遶绿阴行,闻听雨声卧。
    还有感秋诗,窗前书叶破。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物情感,表达了对秋天的感受和思考。诗人在绿荫中漫步,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宁静和美好。他倾听着雨声,躺卧在那里,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这种与自然的亲近和沉浸,使诗人感受到了秋天的独特韵味。

    另外,诗中提到了一首感秋的诗,窗前的书页已经破损。这句话可能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变迁。书页的破损可以被视为岁月的痕迹,而感秋的诗则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感慨和思考。

    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感受和思考,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物情感,展现了秋天的美丽和深远的意义。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芭蕉》高启 拼音读音参考

    bā jiāo
    芭蕉

    jìng rào lǜ yīn xíng, wén tīng yǔ shēng wò.
    静遶绿阴行,闻听雨声卧。
    hái yǒu gǎn qiū shī, chuāng qián shū yè pò.
    还有感秋诗,窗前书叶破。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学组词《芭蕉》专题为您介绍芭蕉古诗,芭蕉高启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