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上论的诗词(2041首)

  • 821 《赵文敏书洛神赋》 元·唐珙

    当年子敬洛神赋,欧褚临摹不知数。
    世人惟重十三行,真赝难分争抵捂。
    赵公书法宗二王,手写全篇复前古。
    上追黄庭下乐毅,善刻唐临俱未许。

    822 《子虚赋》 两汉·司马相如

    楚使子虚使于齐,王悉发车骑,与使者出田。
    田罢,子虚过奼乌有先生,亡是公在焉。
    坐定,乌有先生问曰:“今日田乐乎?”子虚曰:“乐。
    ”“获多乎?”曰:“少。

    讽谏

    823 《东都赋》 两汉·班固

    东都主人喟然而叹曰:“痛乎风俗之移人也。
    子实秦人,矜夸馆室,保界河山,信识昭、襄而知始皇矣,乌睹大汉之云为乎?夫大汉之开元也,奋布衣以登皇位,由数期而创万代,盖六籍所不能谈,前圣靡得言焉当此之时,功有横而当天,讨有逆而顺民。
    故娄敬度势而献其说,萧公权宜而拓其制。
    时岂泰而安之哉,计不得以已也。

    叙事议论

    824 《西都赋》 两汉·班固

    汉之西都,在于雍州,实曰长安。
    左据函谷、二崤之阻,表以太华、终南之山。
    右界褒斜、陇首之险,带以洪河、泾、渭之川。
    众流之隈,汧涌其西。

    叙事议论

    825 《大鹏赋·并序》 唐·李白

    余昔于江陵,见天台司马子微,谓余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
    因著大鹏遇希有鸟赋以自广。
    此赋已传于世,往往人间见之。
    悔其少作,未穷宏达之旨,中年弃之。

    志向

    826 《治安疏》 明·海瑞

    户部云南清吏司主事臣海瑞谨奏;为直言天下第一事,以正君道、明臣职,求万世治安事:君者,天下臣民万物之主也。
    惟其为天下臣民万物之主,责任至重。
    凡民生利病,一有所不宜,将有所不称其任。
    是故事君之道宜无不备,而以其责寄臣工,使之尽言焉。

    奏疏

    827 《恨赋》 南北朝·江淹

    试望平原,蔓草萦骨,拱木敛魂。
    人生到此,天道宁论?于是仆本恨人,心惊不已。
    直念古者,伏恨而死。
    至如秦帝按剑,诸侯西驰。

    哀伤幽怨遗恨

    828 《河中石兽》 清·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文言文理论哲理

    829 《西京赋》 两汉·张衡

    有冯虚公子者,心侈体忲,雅好博古,学乎旧史氏,是以多识前代之载。
    言于安处先生曰:夫人在阳时则舒,在阴时则惨,此牵乎天者也。
    处沃土则逸,处瘠土则劳,此系乎地者也。
    惨则鲜于欢,劳则褊于惠,能违之者寡矣。

    叙事抒情赞扬国家

    830 《东京赋》 两汉·张衡

    安处先生于是似不能言,怃然有间,乃莞尔而笑曰:“若客所谓,末学肤受,贵耳而贱目者也!苟有胸而无心,不能节之以礼,宜其陋今而荣古矣!由余以西戎孤臣,而悝缪公于宫室,如之何其以温故知新,研覈是非,近于此惑?”“周姬之末,不能厥政,政用多僻。
    始于宫邻,卒于金虎。
    嬴氏搏翼,择肉西邑。
    是时也,七雄并争,竞相高以奢丽。

    叙事抒情赞扬建筑

    831 《与山巨源绝交书》 魏晋·嵇康

    康白:足下昔称吾于颍川,吾常谓之知言。
    然经怪此意尚未熟悉于足下,何从便得之也?前年从河东还,显宗、阿都说足下议以吾自代,事虽不行,知足下故不知之。
    足下傍通,多可而少怪;吾直性狭中,多所不堪,偶与足下相知耳。
    闲闻足下迁,惕然不喜,恐足下羞庖人之独割,引尸祝以自助,手荐鸾刀,漫之膻腥,故具为足下陈其可否。

    散文书信抒怀

    832 《破窑赋/寒窑赋/劝世章》 宋·吕蒙正

    版本一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蜈蚣百足,行不及蛇;雄鸡两翼,飞不过鸦。
    马有千里之程,无骑不能自往;人有冲天之志,非运不能自通。
    盖闻:人生在世,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劝诫人生思想

    833 《许发运待制见过夜话》 宋·梅尧臣

    许公运国储,岁入六百万,上莫究所来,下莫有剥怨。
    十年无纤乏,功利潜亦建。
    昨除侍从官,卿为磨世钝。

    婉约写景抒情

    834 《赠鸡山陈七四秀才》 宋·宗泽

    渥洼生骏驹,丹山生凤雏,家有宋馨子,庆自积善余。
    粹然秀眉宇,莹彻真璠玙。
    高声诵论语,健腕学大书。
    头头欲第一,气已凌空虚。
    想其雇复意,何止掌上珠。
    更期速腾达,尔祖立以须。

    写景悲秋思乡怀人

    835 《诸子喻山水》 先秦·先秦诸子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论语·子罕》上不天则下不遍覆,心不地则物不必载。
    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
    故大人寄形于天地而万物备,历心于山海而国家富。

    山水哲学

    836 《与元九书》 唐·白居易

    月日,居易白。
    微之足下:自足下谪江陵至于今,凡枉赠答诗仅百篇。
    每诗来,或辱序,或辱书,冠于卷首,皆所以陈古今歌诗之义,且自叙为文因缘,与年月之远近也。
    仆既受足下诗,又谕足下此意,常欲承答来旨,粗论歌诗大端,并自述为文之意,总为一书,致足下前。

    837 《和章岷從事斗茶歌》 宋·范仲淹

    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冰微开。
    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從古栽。
    新雷昨夜发何处,家家嬉笑穿云去。
    露牙错落一番荣,缀玉含珠散嘉树。

    838 《采莲曲》 明·于谦

    朝采莲,暮采莲,莲花艳冶莲叶鲜。
    花好容颜不常好,叶似罗裙怨秋早。
    秋风浩荡吹碧波,绿怨红愁将奈何。
    年年采莲逞颜色,采得莲花竟何益。

    839 《试院唱酬十一首 次前韵三首》 宋·苏辙

    老去在家同出家,《楞伽》四卷即生涯。
    粗诗怪我心犹壮,细字怜君眼未花。
    霜落初惊衾簟冷,酒酣犹喜笑言哗。
    归心知有三秋恨,莫学匆匆下坂车。

    840 《梅花 其一》 元·王冕

    朔风吹撼处士庐,冻云隔月天模糊。
    无名草木混色界,广平心事今何如?梅花荒凉似无主,好春不到江南土。
    罗浮山下蘼芜烟,玛瑙坡前荆棘雨。
    相逢可惜年少多,竞赏桃李夸豪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