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不老者的诗词(1947首)

  • 1 《对酒闲吟,赠同老者》 唐·白居易

    人生七十稀,我年幸过之。
    远行将尽路,春梦欲觉时。
    家事口不问,世名心不思。
    老既不足叹,病亦不能治。

    女子宫怨思念

    2 《寄同病者》 唐·白居易

    三十生二毛,早衰为沉疴。
    四十官七品,拙宦非由他。
    年颜日枯槁,时命日蹉跎。
    岂独我如此,圣贤无奈何。

    3 《别老者王元之》 宋·王令

    二夷之来始何自,乘我中国方迷昏。
    各投阴诬张诞妄,寻附罅隙为株根。
    例夸难能压甚畏,钓博天下要推尊。
    其流汗漫已不制,尚自冲荡洪其源。

    4 《过慈感知者黎为童行落发留饭偶已食不果留》 宋·王洋

    晓冲轻浪远烟迷,闻道方为训导师,绿发小童辞俗日,白头老子泛舟时。
    自缘旅客蔬盘早,不是者黎钟饭迟。
    欲别殷勤更留客,逢君知是旧相知。

    5 《贺新郎(实之用前韵为老者寿,戏答·)》 宋·刘克庄

    身畔无丝缕。
    但从前、练裳练帨,做他家主。
    甲子一周加二纪,兔走乌飞几度。
    赛孔子、如来三五徐陵云:小如来五岁,多孔子三年。

    6 《答赋永丰宰黄岩老投赠五言古句》 宋·杨万里

    吾友萧东夫,今日陈后山。
    道肥诗弥瘦,世忙渠自闲。
    不见逾星终,每思即凄然。
    邻邑黄永丰,与渠中表间。

    7 《冬夜思里中多不济者怆然有赋》 宋·陆游

    大耋年光病日侵,久辞微禄卧山林。
    虽无叹老嗟卑语,犹有哀穷悼屈心。
    力薄不能推一饭,义深常愿散千金。
    夜阑感慨残灯下,皎皎孤怀帝所临。

    8 《荔枝龙眼二绝》 宋·刘克庄

    味尝不暇更论斤,买断何曾敢算缗。
    谱与本经俱过眼,食之不老者何人。

    9 《恶讲义不逊者》 宋·陈杰

    全人未可一偏论,盛德真堪百代尊。
    房魏其逢犹愧礼,荀陈之道不知文。
    我朝正有二三老,地位向妨八九分。
    近日后生谈理学,直将闻百掩前闻。

    10 《治安策》 两汉·贾谊

    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若其它背理而伤道者,难遍以疏举。
    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
    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
    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本末舛逆,首尾衡决,国制抢攘,非甚有纪,胡可谓治!陛下何不一令臣得熟数之于前,因陈治安之策,试详择焉!夫射猎之娱,与安危之机孰急?使为治劳智虑,苦身体,乏钟鼓之乐,勿为可也。

    古文观止策略公文

    11 《原道》 唐·韩愈

    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
    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
    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有吉。
    老子之小仁义,非毁之也,其见者小也。

    古文观止推崇儒道

    12 《留侯论》 宋·苏轼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
    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古文观止议论写人散文

    13 《狱中杂记》 清·方苞

    康熙五十一年三月,余在刑部狱,见死而由窦出者,日四三人。
    有洪洞令杜君者,作而言曰:“此疫作也。
    今天时顺正,死者尚稀,往岁多至日数十人。
    ”余叩所以。

    叙事

    14 《齐桓晋文之事》 先秦·孟子及弟子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无以,则王乎?”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

    高中文言文游说仁政思想故事

    15 《陈涉世家》 两汉·司马迁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初中文言文咏史传记叙事

    16 《勾践灭吴》 先秦·佚名

    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大夫种进对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
    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

    高中文言文励志历史故事

    17 《与山巨源绝交书》 魏晋·嵇康

    康白:足下昔称吾于颍川,吾常谓之知言。
    然经怪此意尚未熟悉于足下,何从便得之也?前年从河东还,显宗、阿都说足下议以吾自代,事虽不行,知足下故不知之。
    足下傍通,多可而少怪;吾直性狭中,多所不堪,偶与足下相知耳。
    闲闻足下迁,惕然不喜,恐足下羞庖人之独割,引尸祝以自助,手荐鸾刀,漫之膻腥,故具为足下陈其可否。

    散文书信抒怀

    18 《答苏武书》 两汉·李陵

    子卿足下:勤宣令德,策名清时,荣问休畅,幸甚幸甚。
    远托异国,昔人所悲,望风怀想,能不依依?昔者不遗,远辱还答,慰诲勤勤,有逾骨肉,陵虽不敏,能不慨然?自从初降,以至今日,身之穷困,独坐愁苦。
    终日无睹,但见异类。
    韦韝毳幕,以御风雨;羶肉酪浆,以充饥渴。

    古文观止战争书信散文

    19 《送东阳马生序》 明·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初中文言文赠言劝勉学习励志序文

    20 《子产不毁乡校颂》 唐·韩愈

    我思古人,伊郑之侨。
    以礼相国,人未安其教;游于乡之校,众口嚣嚣。
    或谓子产:“毁乡校则止。
    ”曰:“何患焉?可以成美。

    历史故事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