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论物的诗词(647首)

  • 61 《桐江哲上人以端砚遗子聿才寸余而质甚奇天将》 宋·陆游

    吾儿得岩砚,其径甫踰寸;奇哉掌握物,乃有琮璧润。
    器宝备才德,初不以形论。
    汝能志山林,怀之可嘉遯。

    62 《次韵子由舍人先生追读迩英绝句四首》 宋·张耒

    恭默谁聆金玉音,陶甄万物付无心。
    君王好学真天意,忧国论思不厌深。

    63 《答人放言》 宋·邵雍

    经时不见意何如,重出新诗笑语初。
    物理悟来添性淡,天心到后觉情疏。
    已全孟乐君无限,未识蘧非我有余。
    大率空名如所论,此身甘老在樵渔。

    64 《谈诗吟》 宋·邵雍

    诗者人之志,非诗志莫传。
    人和心尽见,天与意相连。
    论物生新句,评文起雅言。
    兴来如宿构,未始用雕镌。

    65 《至论吟》 宋·邵雍

    民于万物已称珍,圣向民中更出群。
    介石不疑何尽日,知几何患未如神。
    若无刚果难成善,既有精明又贵纯。
    祸福兆时皆有渐,不由天地只由人。

    66 《寄赠长安宋澥逸人十韵》 宋·魏野

    家盛翻嘉遁,谁同物外情。
    徵君为密友,内翰是难兄。
    静论儒宗服,狂歌侠少惊。
    道装轻紫绶,酒旆胜红旌。

    67 《谢王使君》 宋·赵蕃

    卧痾衡茅下,谁顾疾作门。
    忽传故人书,犬吠鸡争喧。
    书陈使君贤,有好罔不惇。
    念子药物须,万钱致深恩。

    68 《淮南汶上三见春物有感》 宋·宋庠

    一麾南北数移官,三见莺花送雁寒。
    双鬓欺人还似雪,寸心忧国本如丹。
    雕虫曲艺论文浅,乘障迂儒破敌难。
    惟有归耕初志在,故田西接饮牛滩。

    69 《和枢上人韵》 宋·陈宓

    禅心独理灯无尽,曲论怀私物不齐。
    拱木已严千岁冢,狂澜难决万金堤。
    古今蔽显神功相,天地韬藏裕眼迷。
    会看清风明月夕,云间端有鹤来栖。

    70 《上潘舍人德久》 宋·陈宓

    气大词雄擅百家,长江衮衮见浮楂。
    襟怀有道颜长玉,谈笑为春物自花。
    飘逸大书追渴骥,联翩行字更飞鸦。
    夜陪馀论清肝胆,不羡乘风七碗茶。

    71 《福城无雪然人物与洛城一也》 宋·陈普

    入城一见便金兰,青眼论心视肺肝。
    日用共为时世笑,书眠常见鬼神看。
    狂歌雪裹忘年老,高卧城中傲岁寒。
    但愿康宁百二十,年年斫雪访袁安。

    72 《论语·孝弟章》 宋·陈普

    仁民爱物本亲亲,有子当年见亦真。
    第一注中明体用,洗空千载说经人。

    73 《胜果僧舍与叶养源论武侯出处作数韵》 宋·孙应时

    隆中躬耕归,抱膝咏梁父。
    谁称此卧龙,名字震东土。
    平生惟老庞,忘言各心许。
    相从亦何为,誓不入州府。

    74 《文赋》 魏晋·陆机

    余每观才士之所作,窃有以得其用心。
    夫放言谴辞,良多变矣,妍蚩好恶,可得而言。
    每自属文,尤见其情。
    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

    秋天写景咏物菊花

    75 《七发》 两汉·枚乘

    楚太子有疾,而吴客往问之,曰:“伏闻太子玉体不安,亦少间乎?”太子曰:“惫!谨谢客。
    ”客因称曰:“今时天下安宁,四宇和平,太子方富于年。
    意者久耽安乐,日夜无极,邪气袭逆,中若结轖。
    纷屯澹淡,嘘唏烦酲,惕惕怵怵,卧不得瞑。

    辞赋精选写人讽喻

    76 《谏逐客书》 先秦·李斯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邳豹、公孙支于晋。
    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古文观止公文

    77 《子虚赋》 两汉·司马相如

    楚使子虚使于齐,王悉发车骑,与使者出田。
    田罢,子虚过奼乌有先生,亡是公在焉。
    坐定,乌有先生问曰:“今日田乐乎?”子虚曰:“乐。
    ”“获多乎?”曰:“少。

    讽谏

    78 《治安疏》 明·海瑞

    户部云南清吏司主事臣海瑞谨奏;为直言天下第一事,以正君道、明臣职,求万世治安事:君者,天下臣民万物之主也。
    惟其为天下臣民万物之主,责任至重。
    凡民生利病,一有所不宜,将有所不称其任。
    是故事君之道宜无不备,而以其责寄臣工,使之尽言焉。

    奏疏

    79 《诸子喻山水》 先秦·先秦诸子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论语·子罕》上不天则下不遍覆,心不地则物不必载。
    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
    故大人寄形于天地而万物备,历心于山海而国家富。

    山水哲学

    80 《诗三百三首》 唐·寒山

    凡读我诗者,心中须护净。
    悭贪继日廉,谄曲登时正。
    驱遣除恶业,归依受真性。
    今日得佛身,急急如律令。

    唐诗三百首高中古诗边塞赞美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