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侈离的诗词(36首)

  • 1 《送李大夫赴广州》 唐·钱起

    一贤间气生,麟趾凤凰羽。
    何意人之望,未为王者辅。
    出镇忽推才,盛哉文且武。
    南越寄维城,雄雄拥甲兵。

    2 《杂兴三首》 唐·白居易

    楚王多内宠,倾国选嫔妃。
    又爱从禽乐,驰骋每相随。
    锦鞲臂花隼,罗袂控金羁。
    遂习宫中女,皆如马上儿。

    3 《题桐叶》 唐·杜牧

    去年桐落故溪上,把笔偶题归燕诗。
    江楼今日送归燕,正是去年题叶时。
    叶落燕归真可惜,东流玄发且无期。

    4 《津阳门诗》 唐·郑嵎

    津阳门北临通逵,雪风猎猎飘酒旗。
    泥寒款段蹶不进,疲童退问前何为。
    酒家顾客催解装,案前罗列樽与卮。

    5 《吴中苦雨因书一百韵寄鲁望》 唐·皮日休

    全吴临巨溟,百里到沪渎。
    海物竞骈罗,水怪争渗漉。
    狂蜃吐其气,千寻勃然蹙。
    一刷半天墨,架为欹危屋。

    6 《吴中苦雨因书一百韵寄鲁望》 唐·皮日休

    全吴临巨溟,百里到沪渎。
    海物竞骈罗,水怪争渗漉。
    狂蜃吐其气,千寻勃然蹙。
    一刷半天墨,架为欹危屋。

    7 《和郑拾遗秋日感事一百韵》 唐·韦庄

    祸乱天心厌,流离客思伤。
    有家抛上国,无罪谪遐方。
    负笈将辞越,扬帆欲泛湘。
    避时难驻足,感事易回肠。

    8 《蒙求》 唐·李瀚2

    王戎简要,裴楷清通。
    孔明卧龙,吕望非熊。
    杨震关西,
    丁宽易东。

    9 《七发》 两汉·枚乘

    楚太子有疾,而吴客往问之,曰:“伏闻太子玉体不安,亦少间乎?”太子曰:“惫!谨谢客。
    ”客因称曰:“今时天下安宁,四宇和平,太子方富于年。
    意者久耽安乐,日夜无极,邪气袭逆,中若结轖。
    纷屯澹淡,嘘唏烦酲,惕惕怵怵,卧不得瞑。

    辞赋精选写人讽喻

    10 《西征赋》 魏晋·潘安

    岁次玄枵,月旅蕤宾,丙丁统日,乙未御辰。
    潘子凭轼西征,自京徂秦。
    乃喟然叹曰:古往今来,邈矣悠哉!寥廓惚恍,化一气而甄三才。
    此三才者,天地人道。

    咏史写景

    11 《三都赋》 魏晋·左思

    总序
    盖诗有六义焉,其二曰赋。
    杨雄曰:“诗人之赋丽以则。
    ”班固曰:“赋者,古诗之流也。

    辞赋精选地名言志讽刺

    12 《芜城赋》 南北朝·鲍照

    沵迆平原,南驰苍梧涨海,北走紫塞雁门。
    柂以漕渠,轴以昆岗。
    重关复江之隩,四会五达之庄。
    当昔全盛之时,车挂轊,人驾肩。

    辞赋精选抒情地名

    13 《咏怀八十二首》 魏晋·阮籍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抒情

    14 《番禺调笑》 宋·洪适

    句队盖闻五岭分疆,说番禺之大府;一尊属客,见南伯之高情,摭遗事于前闻,度新词而屡舞。
    宫商递奏,调笑入场。
    羊仙黄木湾头声B278B278然。
    碧云深处起非烟。

    15 《季梁谏追楚师》 先秦·左丘明

    楚武王侵随,使薳章求成焉,军于瑕以待之。
    随人使少师董成。
    斗伯比言于楚子曰:“吾不得志于汉东也,我则使然。
    我张吾三军而被吾甲兵,以武临之,彼则惧而协以谋我,故难间也。

    古文观止劝谏忧国忧民

    16 《叔向贺贫》 先秦·佚名

    叔向见韩宣子,宣子忧贫,叔向贺之。
    宣子曰:“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无以从二三子,吾是以忧,子贺我,何故?”对曰:“昔栾武子无一卒之田,其宫不备其宗器,宣其德行,顺其宪则,使越于诸侯。
    诸侯亲之,戎狄怀之,以正晋国。
    行刑不疚,以免于难。

    古文观止对话议论哲理

    17 《治安策》 两汉·贾谊

    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若其它背理而伤道者,难遍以疏举。
    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
    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
    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本末舛逆,首尾衡决,国制抢攘,非甚有纪,胡可谓治!陛下何不一令臣得熟数之于前,因陈治安之策,试详择焉!夫射猎之娱,与安危之机孰急?使为治劳智虑,苦身体,乏钟鼓之乐,勿为可也。

    古文观止策略公文

    18 《尊经阁记》 明·王守仁

    经,常道也。
    其在于天,谓之命;其赋于人,谓之性。
    其主于身,谓之心。
    心也,性也,命也,一也。

    古文观止哲学理论

    19 《霍光传(节选)》 两汉·班固

    霍光,字子孟,票骑将军去病弟也。
    父中孺,河东平阳人也,以县吏给事平阳侯家,与侍者卫少儿私通而生去病。
    中孺吏毕归家,娶妇生光,因绝不相闻。
    久之,少儿女弟子夫得幸于武帝,立为皇后,去病以皇后姊子贵幸。

    传记

    20 《稽山书院尊经阁记》 明·王守仁

    经,常道也,其在于天谓之命,其赋于人谓之性,其主于身谓之心。
    心也,性也,命也,一也。
    通人物,达四海,塞天地,亘古今,无有乎弗具,无有乎弗同,无有乎或变者也,是常道也。
    其应乎感也,则为恻隐,为羞恶,为辞让,为是非;其见于事也,则为父子之亲,为君臣之义,为夫妇之别,为长幼之序,为朋友之信。

    咏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