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俗异宜的诗词(108首)

  • 1 《三兄既见过喜而赋此》 宋·赵蕃

    村居不记元夕朝,田蚕镫火俗异宜
    但余林月光陆离,所期不来空赋诗。
    明朝风作后日雪,只道来朝中已辍。
    今朝小霁泥未乾,或报门前有车辙。

    2 《送杨寘序》 宋·欧阳修

    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
    既而学琴于友人孙道滋,受宫声数引,久而乐之,不知其疾之在体也。
    夫疾,生乎忧者也。
    药之毒者,能攻其疾之聚,不若声之至者,能和其心之所不平。

    古文观止送别序文

    3 《异服》 宋·王陶

    辛有叹被发,赵灵喜胡服。
    遂成陆浑戎,终有沙丘辱。
    用夷反变夏,亡礼以从俗。
    先王仁义术,讵用此求福。

    4 《题六宜堂》 宋·陈造

    昔人厌俗心,宁取无肉瘦。
    平时眼为青,绿士须客右。
    立节自修竦,适用兼庇覆。
    君家所居堂,音响不待叩。

    5 《久不作诗非避俗议偶老懒且次范君泽韵》 宋·方回

    俗坌蝟毛奋,老倦龟壳缩。
    闭门自著书,此外百无欲。
    试将双鬓比,我白君尚绿。
    固宜斗百篇,醉不问今昨。

    6 《喜雪篇》 宋·陈造

    玄冥职寒事,庀职今几时。
    穷秋试雪似早计,冬令欲尽噤莫施。
    风声不怒日车近,客裘未绵河未渐。
    吴门十万家,心口同一疑。

    7 《淮南早春风雨连日俗以为宜》 宋·宋庠

    淮海岁方新,层阴便浃辰。
    山山能作雨,物物解呈春。
    野鸟千声异。
    江芜一色匀。
    农区田溜满,偏慰守藩臣。

    8 《旅次感事》 宋·方回

    溪港周遭曲,田原迤逦赊。
    猿猱崖刻削,乌鸟树槎牙。
    近水皆宜竹,先春已报茶。
    千村经劫火,万境叹虚花。

    9 《声无哀乐论》 两汉·嵇康

    有秦客问于东野主人曰:「闻之前论曰:『治世之音安以乐,亡国之音哀以思。
    』夫治乱在政,而音声应之;故哀思之情,表于金石;安乐之象,形于管弦也。
    又仲尼闻韶,识虞舜之德;季札听弦,知众国之风。
    斯已然之事,先贤所不疑也。

    感叹生命

    10 《三都赋》 魏晋·左思

    总序
    盖诗有六义焉,其二曰赋。
    杨雄曰:“诗人之赋丽以则。
    ”班固曰:“赋者,古诗之流也。

    辞赋精选地名言志讽刺

    11 《治安策》 两汉·贾谊

    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若其它背理而伤道者,难遍以疏举。
    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
    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
    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本末舛逆,首尾衡决,国制抢攘,非甚有纪,胡可谓治!陛下何不一令臣得熟数之于前,因陈治安之策,试详择焉!夫射猎之娱,与安危之机孰急?使为治劳智虑,苦身体,乏钟鼓之乐,勿为可也。

    古文观止策略公文

    12 《诗三百三首》 唐·寒山

    凡读我诗者,心中须护净。
    悭贪继日廉,谄曲登时正。
    驱遣除恶业,归依受真性。
    今日得佛身,急急如律令。

    唐诗三百首高中古诗边塞赞美将军

    13 《过秦论》 两汉·贾谊

    上篇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高中文言文古文观止议论

    14 《上林赋》 两汉·司马相如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
    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
    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
    今齐列为东藩,而外私肃慎,捐国逾限,越海而田,其于义固未可也。

    写景叙事

    15 《北征》 唐·杜甫

    皇帝二载秋,闰八月初吉。
    杜子将北征,苍茫问家室。
    维时遭艰虞,朝野少暇日。
    顾惭恩私被,诏许归蓬荜。

    战争忧国忧民

    16 《黄州快哉亭记》 宋·苏辙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
    南合沅、湘 ,北合汉沔,其势益张。
    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
    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古文观止叙事写景抒情议论散文

    17 《陈涉世家》 两汉·司马迁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初中文言文咏史传记叙事

    18 《报任少卿书/报任安书》 两汉·司马迁

    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恳恳。
    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也。
    仆虽罢驽,亦尝侧闻长者之遗风矣。

    古文观止叙事议论抒怀

    19 《训俭示康》 宋·司马光

    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
    吾性不喜华靡,自为乳儿,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赧弃去之。
    二十忝科名,闻喜宴独不戴花。
    同年曰:“君赐不可违也。

    家训道理

    20 《与元九书》 唐·白居易

    月日,居易白。
    微之足下:自足下谪江陵至于今,凡枉赠答诗仅百篇。
    每诗来,或辱序,或辱书,冠于卷首,皆所以陈古今歌诗之义,且自叙为文因缘,与年月之远近也。
    仆既受足下诗,又谕足下此意,常欲承答来旨,粗论歌诗大端,并自述为文之意,总为一书,致足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