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沧浪亭记》 明·归有光
浮图文瑛居大云庵,环水,即苏子美沧浪亭之地也。
亟求余作《沧浪亭记》,曰:“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
请子记吾所以为亭者。
”余曰:昔吴越有国时,广陵王镇吴中,治南园于子城之西南;其外戚孙承祐,亦治园于其偏。
古文观止叙事
62
《与元九书》 唐·白居易
月日,居易白。
微之足下:自足下谪江陵至于今,凡枉赠答诗仅百篇。
每诗来,或辱序,或辱书,冠于卷首,皆所以陈古今歌诗之义,且自叙为文因缘,与年月之远近也。
仆既受足下诗,又谕足下此意,常欲承答来旨,粗论歌诗大端,并自述为文之意,总为一书,致足下前。
64
《甘州/八声甘州》 宋·沈钦
有吴僧、醉倒墨池边,西风暗吹芳。
对苍髯冷挂,龙珠万颗,晴映经窗。
却似仙人黄鹤,笛里换时光。
静处观生意,竹老梅荒。
68
《赋洞霄宫隐居十年后》 宋·叶林
琼馆高居势复完,烟重翠叠几峰峦。
山从舞凤由来远,洞隔投龙欲去难。
处处有泉那用汲,岩岩维石宛如磐。
品题今古知多少,閒把唐僧五字看。
70
《长安宫女行》 明·韩邦靖
长安城头夜二鼓,力士敲门称太府。
为道君王巡幸势,选取娇娥看歌舞。
应酬未得话从容,阶除早已人三五。
仓皇便欲将我行,那肯相留到天曙。
72
《书怀》 明·卢沄
入相何人问趣装,马蹄空笑十年忙。
贫嫌舍北无莲馆,病喜风前有竹床。
蜗趁苔痕升雨壁,萤依月色度昏墙。
题诗欲寄高僧去,似觉身心与世忘。
73
《赠张慎伯居士》 明·米云卿
梅竹萧萧旧隐居,却依双树结精庐。
方酬南岳高僧偈,未答东山太傅书。
宾馆有田多种秫,柴门临水不为渔。
春风日日闲花落,三径无人自扫除。
74
《再次衍公约看杏花》 明·童冀
我生独后邵康节,白首黄尘走阡陌。
兴来犹作山水游,不减当年谢康乐。
归来读书茅屋底,不悟庭中雨漂麦。
往年为客上湘水,万里不异僧行脚。
75
《次韵刘贡父西省种竹》 宋·苏轼
要知西掖承平事,记取刘郎种竹初。
旧德终呼名字外,后生谁续笑谈余。
(昔李公择种竹馆中,戏语同舍,后人指此竹,必云李文正手植。
贡父笑曰:文正不独系笔,亦知种竹耶?时有笔工李文正。
80
《忆昨行寄吴中诸故人》 明·高启
忆昨结交豪侠客,意气相倾无促戚。
十年离乱如不知,日费黄金出游剧。
狐裘蒙茸欺北风,霹雳应手鸣雕弓。
桓王墓下沙草白,仿佛地似辽城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