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况乎的诗词(175首)

  • 81 《义田记》 宋·钱公辅

    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
    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
    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
    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共出纳焉。

    古文观止叙事赞美写人

    82 《凌虚台记》 宋·苏轼

    国于南山之下,宜若起居饮食与山接也。
    四方之山,莫高于终南;而都邑之丽山者,莫近于扶风。
    以至近求最高,其势必得。
    而太守之居,未尝知有山焉。

    古文观止叙事抒怀

    83 《放鹤亭记》 宋·苏轼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
    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
    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
    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

    古文观止隐逸生活

    84 《寄欧阳舍人书》 宋·曾巩

    巩顿首再拜,舍人先生:去秋人还,蒙赐书及所撰先大父墓碑铭。
    反复观诵,感与惭并。
    夫铭志之著于世,义近于史,而亦有与史异者。
    盖史之于善恶,无所不书,而铭者,盖古之人有功德材行志义之美者,惧后世之不知,则必铭而见之。

    古文观止感恩书信

    85 《象祠记》 明·王守仁

    灵、博之山,有象祠焉。
    其下诸苗夷之居者,咸神而祠之。
    宣慰安君,因诸苗夷之请,新其祠屋,而请记于予。
    予曰:“毁之乎,其新之也?”曰:“新之。

    古文观止咏物哲学理论

    86 《五人墓碑记》 明·张溥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
    呜呼,亦盛矣哉!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独五人之皦皦,何也?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

    古文观止高中文言文赞颂写人碑记

    87 《九辩》 先秦·宋玉

    悲哉,秋之为气也!
    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泬漻兮天高而气清,寂寥兮收潦而水清。

    楚辞悲秋长诗

    88 《惜誓》 两汉·贾谊

    惜余年老而日衰兮,岁忽忽而不反。
    登苍天而高举兮,历众山而日远。
    观江河之纡曲兮,离四海之霑濡。
    攀北极而一息兮,吸沆瀣以充虚。

    楚辞

    89 《与陈伯之书》 南北朝·丘迟

    迟顿首陈将军足下:无恙,幸甚,幸甚!将军勇冠三军,才为世出,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昔因机变化,遭遇明主,立功立事,开国称孤。
    朱轮华毂,拥旄万里,何其壮也!如何一旦为奔亡之虏,闻鸣镝而股战,对穹庐以屈膝,又何劣邪!寻君去就之际,非有他故,直以不能内审诸己,外受流言,沈迷猖蹶,以至于此。
    圣朝赦罪责功,弃瑕录用,推赤心于天下,安反侧于万物。
    将军之所知,不假仆一二谈也。

    书信

    90 《庖丁解牛》 先秦·庄周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
    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

    哲理故事

    91 《乐羊子妻》 南北朝·范晔

    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
    妻曰:“妾闻志士不饮‘ 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初中文言文赞颂女子传记

    92 《柳毅传》 唐·李朝威

    仪凤中,有儒生柳毅者,应举下第,将还湘滨。
    念乡人有客于泾阳者,遂往告别。
    至六七里,鸟起马惊,疾逸道左。
    又六七里,乃止。

    高中文言文爱情神话故事

    93 《张孝基仁爱》 宋·方勺

    许昌士人张孝基,娶同里富人女。
    富人惟一子,不肖,斥逐去。
    富人病且死,尽以家财付孝基。
    孝基与治后事如礼。

    初中文言文寓理故事

    94 《秦西巴纵麑》 先秦·吕不韦 撰

    孟孙猎而得麑,使秦西巴持归烹之。
    麑母随之而啼,秦西巴弗忍,纵而与之。
    孟孙归,求麑安在。
    秦西巴对曰:“其母随而啼,臣诚弗忍,窃纵而予之。

    初中文言文寓理故事

    95 《送东阳马生序》 明·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初中文言文赠言劝勉学习励志序文

    96 《芙蓉女儿诔》 清·曹雪芹

    维太平不易之元,蓉桂竞芳之月,无可奈何之日,怡红院浊玉,谨以群花之蕊,冰鲛之縠,沁芳之泉,枫露之茗,四者虽微,聊以达诚申信,乃致祭于白帝宫中抚司秋艳芙蓉女儿之前曰:窃思女儿自临浊世,迄今凡十有(通“又)”六载。
    其先之乡籍姓氏,湮沦而莫能考者久矣。
    而玉得于衾枕栉沐之间,栖息宴游之夕,亲昵狎亵,相与共处者,仅五年八月有奇。
    忆女儿曩生之昔,其为质则金玉不足喻其贵,其为性则冰雪不足喻其洁,其为神则星日不足喻其精,其为貌则花月不足喻其色。

    长诗

    97 《与吴质书》 魏晋·曹丕

    二月三日,丕白。
    岁月易得,别来行复四年。
    三年不见,《东山》犹叹其远,况乃过之,思何可支!虽书疏往返,未足解其劳结。
    昔年疾疫,亲故多离其灾,徐、陈、应、刘,一时俱逝,痛可言邪?昔日游处,行则连舆,止则接席,何曾须臾相失!每至觞酌流行,丝)
    竹并奏,酒酣耳热,仰而赋诗,当此之时,忽然不自知乐也。

    书信思友

    98 《答李翊书》 唐·韩愈

    六月二十六日,愈白。
    李生足下:生之书辞甚高,而其问何下而恭也。
    能如是,谁不欲告生以其道?道德之归也有日矣,况其外之文乎?抑愈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于其宫者,焉足以知是且非邪?虽然,不可不为生言之。
    生所谓“立言”者,是也;生所为者与所期者,甚似而几矣。

    论说文书信

    99 《哀江南赋序》 南北朝·庾信

    粤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大盗移国,金陵瓦解。
    余乃窜身荒谷,公私涂炭。
    华阳奔命,有去无归。
    中兴道销,穷于甲戌。

    历史抒情

    100 《梅花岭记》 清·全祖望

    顺治二年乙酉四月,江都围急。
    督相史忠烈公知势不可为,集诸将而语之曰:“吾誓与城为殉,然仑皇中不可落于敌人之手以死,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者?”副将军史德威慨然任之。
    忠烈喜曰:“吾尚未有子,汝当以同姓为吾后。
    吾上书太夫人,谱汝诸孙中。

    战争歌颂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