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刑罚的诗词(35首)

  • 21 《念奴娇(次韵张仲远,是日醉甚,逃席)》 宋·张纲

    论思厌久,动莼鲈清兴,轻辞丹极。
    佩玉腰金归故里,光照湖山秋色。
    八座仪刑,九重尊宠,才大今词伯。
    汉家豪俊,一时谁是勍敌。

    22 《前出师表》 两汉·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初中文言文古文观止励志劝勉

    23 《过秦论》 两汉·贾谊

    上篇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高中文言文古文观止议论

    24 《论贵粟疏》 两汉·晁错

    圣王在上,而民不冻饥者,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也,为开其资财之道也。
    故尧、禹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而国亡捐瘠者,以畜积多而备先具也。
    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汤、禹,加以亡天灾数年之水旱,而畜积未及者,何也?地有遗利,民有余力,生谷之土未尽垦,山泽之利未尽出也,游食之民未尽归农也。
    民贫,则奸邪生。

    古文观止议论农业策略

    25 《谏太宗十思疏》 唐·魏征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望国 一作:思国)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古文观止高中文言文劝谏寓理

    26 《驳复仇议》 唐·柳宗元

    臣伏见天后时,有同州下邽人徐元庆者,父爽为县吏赵师韫所杀,卒能手刃父仇,束身归罪。
    当时谏臣陈子昂建议诛之而旌其闾;且请“编之于令,永为国典”。
    臣窃独过之。
    臣闻礼之大本,以防乱也。

    古文观止议论

    27 《天问》 先秦·屈原

    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冥昭瞢暗,谁能极之?
    冯翼惟象,何以识之?

    楚辞

    28 《太上感应篇》 宋·李昌龄

    太上曰:祸福无门,唯人自召。
    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
    算减则贫耗,多逢忧患,人皆恶之,刑祸随之,吉庆避之,恶星灾之,算尽则死。

    宗教劝善

    29 《运命论》 魏晋·李康

    夫治乱,运也;穷达,命也;贵贱,时也。
    故运之将隆,必生圣明之君。
    圣明之君,必有忠贤之臣。
    其所以相遇也,不求而自合;其所以相亲也,不介而自亲。

    忧思感慨命运

    30 《狱中杂记》 清·方苞

    康熙五十一年三月,余在刑部狱,见死而由窦出者,日四三人。
    有洪洞令杜君者,作而言曰:“此疫作也。
    今天时顺正,死者尚稀,往岁多至日数十人。
    ”余叩所以。

    叙事

    31 《益州州学对训堂》 宋·何郯

    益为蕃捍西南隅,物众地大称名都。
    择守来頒兹土政,治人颇与他邦殊。
    蹉跌一有戾條教,便宜皆得行黥诛。
    群奸帖息不敢动,无复弄兵觊穿窬。

    32 《防风庙》 宋·章杰

    弭楫山水县,驱马东南隅。
    侯当溽暑至,乘凉出郊墟。
    晓月醒魂梦,轻颸动襟裾。
    气爽体自轻,纵意驰坦途。

    33 《送杜靖国知连州》 宋·郑侠

    杜氏世德光无前,声华行实相辉鲜。
    蒉之职也在刀匕,亲举罚爵平公筵。
    预之闻见合左氏,春秋大法因粲然。
    诗为郡守称杜母,南阳之人今尚传。

    34 《建德县三十韵》 明·魏观

    乘舟至建德,颇爱山水清。
    山水虽可爱,人烟苦凋零。
    种麦当县前,迂径入县庭。
    瓦烁存故基,小小才有厅。

    35 《上姑丈闾丘通牧少卿》 宋·李廌

    天下一大器,安危系平倾。
    哲王慎民监,措术如和羹。
    辛甘或偏长,非可制割烹。
    五味既可口,君子尝曰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