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则度的诗词(239首)

  • 81 《送石处士序》 唐·韩愈

    河阳军节度、御史大夫乌公,为节度之三月,求士于从事之贤者。
    有荐石先生者。
    公曰:“先生何如?”曰:“先生居嵩、邙、瀍、谷之间,冬一裘,夏一葛,食朝夕,饭一盂,蔬一盘。
    人与之钱,则辞;请与出游,未尝以事免;劝之仕,不应。

    古文观止规劝序文

    82 《段太尉逸事状》 唐·柳宗元

    太尉始为泾州刺史时,汾阳王以副元帅居蒲。
    王子晞为尚书,领行营节度使,寓军邠州,纵士卒无赖。
    邠人偷嗜暴恶者,卒以货窜名军伍中,则肆志,吏不得问。
    日群行丐取于市,不嗛,辄奋击折人手足,椎釜鬲瓮盎盈道上,袒臂徐去,至撞杀孕妇人。

    叙事赞美写人

    83 《郑伯克段于鄢》 先秦·左丘明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
    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爱共叔段,欲立之。
    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古文观止叙事写人历史故事

    84 《臧僖伯谏观鱼》 先秦·左丘明

    春,公将如棠观鱼者。
    臧僖伯谏曰:“凡物不足以讲大事,其材不足以备器用,则君不举焉。
    君将纳民于轨物者也。
    故讲事以度轨量,谓之‘轨’;取材以章物采,谓之‘物’。

    古文观止劝谏

    85 《季札观周乐/季札观乐》 先秦·左丘明

    吴公子札来聘。
    ……请观于周乐。
    使工为之歌《周南》、《召南》,曰:“美哉!始基之矣,犹未也,然勤而不怨矣。
    为之歌《邶》、《鄘》、《卫》,曰:“美哉,渊乎!忧而不困者也。

    古文观止生活舞蹈

    86 《诸稽郢行成于吴》 先秦·佚名

    吴王夫差起师伐越,越王勾践起师逆之江。
    大夫种乃献谋曰:“夫吴之与越,唯天所授,王其无庸战。
    夫申胥、华登,简服吴国之士于甲兵,而未尝有所挫也。
    夫一人善射,百夫决拾,胜未可成。

    古文观止外交

    87 《管晏列传》 两汉·司马迁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古文观止写人传记

    88 《治安策》 两汉·贾谊

    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若其它背理而伤道者,难遍以疏举。
    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
    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
    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本末舛逆,首尾衡决,国制抢攘,非甚有纪,胡可谓治!陛下何不一令臣得熟数之于前,因陈治安之策,试详择焉!夫射猎之娱,与安危之机孰急?使为治劳智虑,苦身体,乏钟鼓之乐,勿为可也。

    古文观止策略公文

    89 《谏太宗十思疏》 唐·魏征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望国 一作:思国)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古文观止高中文言文劝谏寓理

    90 《讳辩》 唐·韩愈

    愈与李贺书,劝贺举进士。
    贺举进士有名,与贺争名者毁之,曰贺父名晋肃,贺不举进士为是,劝之举者为非。
    听者不察也,和而唱之,同然一辞。
    皇甫湜曰:“若不明白,子与贺且得罪。

    古文观止避讳说理

    91 《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 唐·韩愈

    二月十六日,前乡贡进士韩愈,谨再拜言相公阁下:向上书及所著文后,待命凡十有九日,不得命。
    恐惧不敢逃遁,不知所为,乃复敢自纳于不测之诛,以求毕其说,而请命于左右。
    愈闻之:蹈水火者之求免于人也,不惟其父兄子弟之慈爱,然后呼而望之也。
    将有介于其侧者,虽其所憎怨,苟不至乎欲其死者,则将大其声疾呼而望其仁之也。

    古文观止书信议论用人

    92 《柳子厚墓志铭》 唐·韩愈

    子厚,讳宗元。
    七世祖庆,为拓跋魏侍中,封济阴公。
    曾伯祖奭,为唐宰相,与褚遂良、韩瑗俱得罪武后,死高宗朝。
    皇考讳镇,以事母弃太常博士,求为县令江南。

    古文观止墓志铭哀悼赞颂

    93 《梓人传》 唐·柳宗元

    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
    有梓人款其门,愿佣隙宇而处焉。
    所职,寻、引、规、矩、绳、墨,家不居砻斫之器。
    问其能,曰:“吾善度材,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短长之宜,吾指使而群工役焉。

    古文观止写人故事寓理

    94 《永州韦使君新堂记》 唐·柳宗元

    将为穹谷嵁岩渊池于郊邑之中,则必辇山石,沟涧壑,陵绝险阻,疲极人力,乃可以有为也。
    然而求天作地生之状,咸无得焉。
    逸其人,因其地,全其天,昔之所难,今于是乎在。
    永州实惟九疑之麓。

    古文观止祝贺

    95 《张益州画像记》 宋·苏洵

    至和元年秋,蜀人传言有寇至,边军夜呼,野无居人,谣言流闻,京师震惊。
    方命择帅,天子曰:“毋养乱,毋助变。
    众言朋兴,朕志自定。
    外乱不作,变且中起,不可以文令,又不可以武竞,惟朕一二大吏。

    古文观止叙事写人抒情

    96 《范增论》 宋·苏轼

    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
    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
    ”未至彭城,疽发背,死。
    苏子曰:“增之去,善矣。

    古文观止史论

    97 《留侯论》 宋·苏轼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
    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古文观止议论写人散文

    98 《上梅直讲书》 宋·苏轼

    轼每读《诗》至《鸱枭》,读《书》至《君奭》,常窃悲周公之不遇。
    及观《史》,见孔子厄于陈、蔡之间,而弦歌之声不绝,颜渊、仲由之徒相与问答。
    夫子曰: “‘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渊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
    虽然,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

    古文观止感恩书信

    99 《亲政篇》 明·王鏊

    《易》之《泰》:“上下交而其志同。
    ”其《否》曰:“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
    ”盖上之情达于下,下之情达于上,上下一体,所以为“泰”。
    下之情壅阏而不得上闻,上下间隔,虽有国而无国矣,所以为“否”也。

    古文观止奏议

    100 《天问》 先秦·屈原

    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冥昭瞢暗,谁能极之?
    冯翼惟象,何以识之?

    楚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