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卢比的诗词(85首)

  • 41 《三都赋》 魏晋·左思

    总序
    盖诗有六义焉,其二曰赋。
    杨雄曰:“诗人之赋丽以则。
    ”班固曰:“赋者,古诗之流也。

    辞赋精选地名言志讽刺

    42 《引驾行(同前亦名长春)》 宋·晁补之

    春云轻锁,春风乍扇园林晓。
    扫华堂,正桃李芳时,诞辰还到。
    年少。
    记绛蜡光摇,金猊香郁宝妆了。

    43 《满江南(用吴渊吴潜二公韵)》 宋·王淮

    踏遍江南,予岂为、解衣推食。
    谩赢得、烟波短棹,月楼长笛。
    看剑功名心已死,积薪涕泪今谁滴。
    想中原、一望一伤情,英雄客。

    44 《治安策》 两汉·贾谊

    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若其它背理而伤道者,难遍以疏举。
    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
    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
    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本末舛逆,首尾衡决,国制抢攘,非甚有纪,胡可谓治!陛下何不一令臣得熟数之于前,因陈治安之策,试详择焉!夫射猎之娱,与安危之机孰急?使为治劳智虑,苦身体,乏钟鼓之乐,勿为可也。

    古文观止策略公文

    45 《柳子厚墓志铭》 唐·韩愈

    子厚,讳宗元。
    七世祖庆,为拓跋魏侍中,封济阴公。
    曾伯祖奭,为唐宰相,与褚遂良、韩瑗俱得罪武后,死高宗朝。
    皇考讳镇,以事母弃太常博士,求为县令江南。

    古文观止墓志铭哀悼赞颂

    46 《辨奸论》 宋·苏洵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
    人事之推移,理势之相因,其疏阔而难知,变化而不可测者,孰与天地阴阳之事。

    古文观止议论

    47 《超然台记》 宋·苏轼

    凡物皆有可观。
    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
    哺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
    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夫所为求褔而辞祸者,以褔可喜而祸可悲也。

    古文观止写景抒怀

    48 《胠箧》 先秦·庄周

    将为胠箧、探囊、发匮之盗而为守备,则必摄缄縢、固扃鐍;此世俗之所谓知也。
    然而巨盗至,则负匮、揭箧、担囊而趋;唯恐缄縢扃鐍之不固也。
    然则乡之所谓知者,不乃为大盗积者也?故尝试论之,世俗之所谓知者,有不为大盗积者乎?所谓圣者,有不为大盗守者乎?何以知其然邪?昔者齐国邻邑相望,鸡狗之音相闻,罔罟之所布,耒耨之所刺,方二千余里。
    阖四竟之内,所以立宗庙、社稷,治邑、屋、州、闾、乡、曲者,曷尝不法圣人哉?然而田成子一旦杀齐君而盗其国。

    观点

    49 《促织》 清·蒲松龄

    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
    此物故非西产;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
    令以责之里正。
    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居为奇货。

    高中文言文叙事小说抒怀愤懑

    50 《声无哀乐论》 两汉·嵇康

    有秦客问于东野主人曰:「闻之前论曰:『治世之音安以乐,亡国之音哀以思。
    』夫治乱在政,而音声应之;故哀思之情,表于金石;安乐之象,形于管弦也。
    又仲尼闻韶,识虞舜之德;季札听弦,知众国之风。
    斯已然之事,先贤所不疑也。

    感叹生命

    51 《西京赋》 两汉·张衡

    有冯虚公子者,心侈体忲,雅好博古,学乎旧史氏,是以多识前代之载。
    言于安处先生曰:夫人在阳时则舒,在阴时则惨,此牵乎天者也。
    处沃土则逸,处瘠土则劳,此系乎地者也。
    惨则鲜于欢,劳则褊于惠,能违之者寡矣。

    叙事抒情赞扬国家

    52 《与元九书》 唐·白居易

    月日,居易白。
    微之足下:自足下谪江陵至于今,凡枉赠答诗仅百篇。
    每诗来,或辱序,或辱书,冠于卷首,皆所以陈古今歌诗之义,且自叙为文因缘,与年月之远近也。
    仆既受足下诗,又谕足下此意,常欲承答来旨,粗论歌诗大端,并自述为文之意,总为一书,致足下前。

    53 《次徐谢韵还江公诗卷》 宋·朱松

    大条祠官闲日月,绝知圣处着功深。
    荣枯举世争卢白,枉直何人较尺寻。
    身比香山差得计,诗看正始有遗音。
    应容下客游东阁,要话朱游夙昔心。

    54 《理折齿》 明·沈周

    蛀齿已脱三,又一摇根株。
    虽存作臲卼,中空外色卢。
    剥芡偶相激,迸落如跳珠。
    顿豁城堕堵,深开壁穿窬。
    遗槎突芒刺,脥间动龃龉。
    比比皆老钝,何特存廉隅。
    东家借小,我愿磨其觚。

    55 《题万壑风烟亭百韵》 宋·彭郁

    风在不周山空阙,底事问烟访两浙。
    烟生庐阜香炉峰,孰使随风至吴越。
    风乎与烟相得外,还有风雷千雨雪。
    烟兮与风相好余,仍有烟波及霞月。

    56 《周玄初祈晴诗》 明·孙蕡

    江南仙山天下无,峰峦屹立龙虎都。
    赤城嵯峨敞灵区,中天秀色光盘纡。
    紫极曲密交绮疏,郁萧弥罗玉渠渠。
    宸严中高天帝居,璇题丹篆双蛟扶。

    57 《寄题玉山诗一百韵》 明·张仲举

    治理逢熙运,钦明仰圣皇。
    至仁侔覆载,上德配轩唐。
    大业勤弘济,元臣协赞襄。
    贤科收俊造,庭实粲珪璋。

    58 《半生行》 明·郑琰

    刺促复刺促,哀歌不成曲。
    试听征人歌一声,切切乌乌泪相续。
    吾祖卜地三山麓,世业繁华称鼎族。
    七叶盛文儒,八代承章服。

    59 《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支》 宋·苏轼

    南村诸杨北村卢,(谓杨梅、卢橘也。
    )白花青叶冬不枯。
    垂黄缀紫烟雨里,特与荔支为先驱。
    海山仙人绛罗襦,红纱中单白玉肤。

    60 《次韵陈季陵寺丞求歙石眉子砚》 宋·范成大

    金星荧荧眉子绿,婺源琢石如琢玉。
    宝玩何曾捄枵腹,但爱文君远山蹙。
    丈人笔阵森五兵,书品入妙仍诗名。
    我有陂陀天海样,与公文字俱金声。
    枭卢一掷不须呼,况敢定价论车渠。
    只烦将到妆台下,试比何如京兆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