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声无哀乐论》 两汉·嵇康
有秦客问于东野主人曰:「闻之前论曰:『治世之音安以乐,亡国之音哀以思。
』夫治乱在政,而音声应之;故哀思之情,表于金石;安乐之象,形于管弦也。
又仲尼闻韶,识虞舜之德;季札听弦,知众国之风。
斯已然之事,先贤所不疑也。
感叹生命
44
《西京赋》 两汉·张衡
有冯虚公子者,心侈体忲,雅好博古,学乎旧史氏,是以多识前代之载。
言于安处先生曰:夫人在阳时则舒,在阴时则惨,此牵乎天者也。
处沃土则逸,处瘠土则劳,此系乎地者也。
惨则鲜于欢,劳则褊于惠,能违之者寡矣。
叙事抒情赞扬国家
46
《赠张圣言画柯山图》 宋·潘大临
我昔骑鲸游九州,上扣天关望冕旒。
群公侍旁好颜色,将顺帝旨成刚柔。
抱持日月不自献,蒙葺尘土归家丘。
结茅竹间今休已,炎暑避舍清飙留。
50
《半生行》 明·郑琰
刺促复刺促,哀歌不成曲。
试听征人歌一声,切切乌乌泪相续。
吾祖卜地三山麓,世业繁华称鼎族。
七叶盛文儒,八代承章服。
51
《赠刘蓝田》 唐·王维
〔一作卢象诗〕
篱间(一作中)犬迎吠。
出屋候荆(一作柴)扉。
岁晏输井税。
山村人夜归。
晚田始家食。
余布成我衣。
讵肯无公事。
烦君问是非。
52
《和陶拟古九首》 宋·苏轼
冯冼古烈妇,翁媪国于兹。
策勋梁武后,开府隋文时。
三世更险易,一心无磷缁。
锦繖平积乱,犀渠破余疑。
54
《岐亭五首(并叙)》 宋·苏轼
元丰三年正月,余始谪黄州。
至岐亭北二十五里山上,有白马青盖来迎者,则余故人陈慥季常也,为留五日,赋诗一篇而去。
明年正月,复往见之,季常使人劳余于中途。
余久不杀,恐季常之为余杀也,则以前韵作诗,为杀戒以遗季常。
55
《新岁》 宋·陆游
改岁锺馗在,依然旧绿襦。
老庖供餺飥,跣婢暖屠苏。
载糗送穷鬼,扶箕迎紫姑。
儿童欺老瞶,明烛聚呼卢。
57
《赠天启友弟》 宋·张耒
桑弧蓬矢射四方,婴孩立志长可忘。
莫学儿女漫弄芳,豪气当视交河郎。
边城入望千里长,臂鞴时架角鹰苍。
搏捷仍放韩卢狂,麕鹑日暮随登堂。
58
《赠潘景温叟》 宋·欧阳修
秦卢不世出,俗子相矜夸。
治疾不知源,横死纷如麻。
番阳奇男子,衣冠本儒家。
学本得心诀,照底穷根厓。
59
《送唐紫微知苏台》 宋·梅尧臣
洞庭五月水生寒,卢橘杨梅已满盘。
泰伯庙前看走马,阖闾城下见骖鸾。
吴娃结束迎新守,府吏趋锵拜上官。
曾过杨州能惯否,刘郎盏底劝须宽。
60
《次韵邵子文书梦》 宋·晁说之
先生有道无守田,长歌击壤醉伊川。
今式玄冢高嵩峦,嗣子诗礼老益端。
少从父友学其难,一书百读口角涎。
父友寸步简策边,声名九州四海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