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取保的诗词(160首)

  • 41 《赠吕洞宾》 唐·钟离权

    知君幸有英灵骨,所以教君心恍惚。
    含元殿上水晶宫,分明指出神仙窟。
    大丈夫,遇真诀,须要执持心猛烈。

    42 《七发》 两汉·枚乘

    楚太子有疾,而吴客往问之,曰:“伏闻太子玉体不安,亦少间乎?”太子曰:“惫!谨谢客。
    ”客因称曰:“今时天下安宁,四宇和平,太子方富于年。
    意者久耽安乐,日夜无极,邪气袭逆,中若结轖。
    纷屯澹淡,嘘唏烦酲,惕惕怵怵,卧不得瞑。

    辞赋精选写人讽喻

    43 《幽通赋》 两汉·班固

    系高顼之玄胄兮,氏中叶之炳灵。
    飖颽风而蝉蜕兮,雄朔野以扬声。
    皇十纪而鸿渐兮,有羽仪于上京。
    巨滔天而泯夏兮,考遘愍以行谣。

    辞赋精选抒情自白

    44 《西征赋》 魏晋·潘安

    岁次玄枵,月旅蕤宾,丙丁统日,乙未御辰。
    潘子凭轼西征,自京徂秦。
    乃喟然叹曰:古往今来,邈矣悠哉!寥廓惚恍,化一气而甄三才。
    此三才者,天地人道。

    咏史写景

    45 《千秋岁》 宋·李之仪

    休嗟磨折。
    看取罗巾血。
    殷勤且话经年别。
    庭花番怅望,檐雨同呜咽。

    46 《蝶恋花》 宋·赵令

    环取其终始不绝。
    兼致彩丝一絇,文竹茶合碾子一枚。
    此数物不足见珍,意者欲君子如玉之洁,鄙志如环不解。
    泪痕在竹,愁绪萦丝。

    离愁

    47 《醉落魄》 宋·张抡

    流年迅速。
    君看败叶初辞木。
    若非寿有金丹续。
    石火光中,难保鬓长绿。
    区区何用争荣辱。
    百年一梦黄粱熟。
    人生要足何时足。
    赢取清闲,即是世间福。

    48 《野庵曲》 宋·沈瀛

    野叟最昏迷。
    叹世间、光阴奔走如驰。
    逢这闲时。
    忽寻忖、一生里事都非。

    49 《水调歌头》 宋·马伯升

    瑞应杉溪县,光动极星宫。
    人间盛事此日,岳降自高嵩。
    庆兆三阳开泰,散作一团和气,无地不春风。
    眉寿八千岁,今代黑头公。

    50 《水调歌头》 宋·马伯升

    瑞应杉溪县,光动极星宫。
    人间盛事此日,岳降自高嵩。
    庆兆三阳开泰,散作一团和气,无地不春风。
    眉寿八千岁,今代黑头公。

    51 《读书所见(六首选二)》 清·赵翼

    其一
    后人观古书,每随己境地。
    譬如广场中,环看高台戏。
    矮人在平地,举头仰而企。

    思念

    52 《送石处士序》 唐·韩愈

    河阳军节度、御史大夫乌公,为节度之三月,求士于从事之贤者。
    有荐石先生者。
    公曰:“先生何如?”曰:“先生居嵩、邙、瀍、谷之间,冬一裘,夏一葛,食朝夕,饭一盂,蔬一盘。
    人与之钱,则辞;请与出游,未尝以事免;劝之仕,不应。

    古文观止规劝序文

    53 《吴许越成》 先秦·左丘明

    吴王夫差败越于夫椒,报槜李也。
    遂入越。
    越子以甲楯五千保于会稽,使大夫种因吴太宰嚭以行成。
    吴子将许之。

    古文观止历史故事寓理

    54 《报任少卿书/报任安书》 两汉·司马迁

    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恳恳。
    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也。
    仆虽罢驽,亦尝侧闻长者之遗风矣。

    古文观止叙事议论抒怀

    55 《治安策》 两汉·贾谊

    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若其它背理而伤道者,难遍以疏举。
    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
    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
    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本末舛逆,首尾衡决,国制抢攘,非甚有纪,胡可谓治!陛下何不一令臣得熟数之于前,因陈治安之策,试详择焉!夫射猎之娱,与安危之机孰急?使为治劳智虑,苦身体,乏钟鼓之乐,勿为可也。

    古文观止策略公文

    56 《论贵粟疏》 两汉·晁错

    圣王在上,而民不冻饥者,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也,为开其资财之道也。
    故尧、禹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而国亡捐瘠者,以畜积多而备先具也。
    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汤、禹,加以亡天灾数年之水旱,而畜积未及者,何也?地有遗利,民有余力,生谷之土未尽垦,山泽之利未尽出也,游食之民未尽归农也。
    民贫,则奸邪生。

    古文观止议论农业策略

    57 《谏太宗十思疏》 唐·魏征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望国 一作:思国)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古文观止高中文言文劝谏寓理

    58 《祭十二郎文》 唐·韩愈

    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
    既又与汝就食江南。
    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

    古文观止高中文言文祭文悼亡

    59 《朋党论》 宋·欧阳修

    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
    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

    古文观止历史故事议论朋党

    60 《阅江楼记》 明·宋濂

    金陵为帝王之州。
    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
    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
    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同体。

    古文观止赞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