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游沃洲山》 宋·陈东之
我本名山人,屡作名山兴。
天台一住三十年,尽日扪萝陟云磴。
上揽四万八千太之高秋,参差明河两肩并。
下瞰三百六十度之朝暾,灭没飞烟八荒净。
3
《庐山杂兴二首》 宋·董嗣杲
新桥迤逦去,胜迹遗仙佛。
想像名胜游,题字尚仿佛。
失笑我仆痡,偃息松郁郁。
绝景借云掩,野香趁风拂。
看山意自消,令人厌簪绂。
随意幽行清,无缘逢俗物。
9
《送郭处士往莱芜,兼寄苟山人》 唐·高适
君为东蒙客,往来东蒙畔。
云卧临峄阳,山行穷日观。
少年词赋皆可听,秀眉白面风清泠。
身上未曾染名利,口中犹未知膻腥。
今日还山意无极,岂辞世路多相识。
归见莱芜九十翁,为论别后长相忆。
10
《宿云岩山》 宋·陈造
名山邦域中,每叹梦境隔。
如何夏而春,共苦沽水厄。
向来梦中山,真作缘云升。
夜气与僧话,凛凛冰壶清。
12
《酬包评事壁画山水见寄》 唐·皇甫冉
一官知所傲,本意在云泉。
濡翰生新兴,群峰忽眼前。
黛中分远近,笔下起风烟。
岩翠深樵路,湖光出钓船。
寒侵赤城顶,日照武陵川。
若览名山志,仍闻招隐篇。
遂令江海客,惆怅忆闲田。
13
《寄谷山长老》 唐·齐己
游遍名山祖遍寻,却来尘世浑光阴。
肯将的的吾师意,拟付茫茫弟子心。
岂有虚空遮道眼,不妨文字问知音。
沧浪万顷三更月,天上何如水底深。
16
《山居诗》 明·雪梅和尚
道人卓锡爱名山,四面巉岩指顾闲。
风牖坐闻松子落,石床定起藓痕斑。
鸣禽花坞春常在,隔水柴扉夜不关。
惟有白云知此意,庵前飞去又飞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