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启四体的诗词(51首)

  • 1 《游泰山四首 灵岩寺》 宋·苏辙

    青山何重重,行尽土囊底。
    岩高日气薄,秀色如新洗。
    入门尘虑虑,盥漱得清泚。
    高堂见真人,不觉首自稽。

    2 《游太山四首其三灵岩寺》 宋·苏辙

    青山何重重,行尽土囊底。
    岩高日气薄,秀色如新洗。
    入门尘虑息,盥漱得清泚。
    高堂见真人,不觉首自稽。

    3 《叹逝赋》 魏晋·陆机

    昔每闻长老追计平生同时亲故,或凋落已尽,或仅有存者。
    余年方四十,而懿亲戚属,亡多存寡;昵交密友,亦不半在。
    或所曾共游一途,同宴一室,十年之外,索然已尽,以是哀思,哀可知矣,乃作赋曰: 伊天地之运流,纷升降而相袭。
    日望空以骏驱,节循虚而警立。

    寓事故事

    4 《孔雀东南飞/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两汉·佚名

    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
    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
    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
    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高中文言文乐府民谣写人爱情

    5 《西征赋》 魏晋·潘安

    岁次玄枵,月旅蕤宾,丙丁统日,乙未御辰。
    潘子凭轼西征,自京徂秦。
    乃喟然叹曰:古往今来,邈矣悠哉!寥廓惚恍,化一气而甄三才。
    此三才者,天地人道。

    咏史写景

    6 《孔雀东南飞》 两汉·汉无名氏

    序曰: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
    所遣,自誓不嫁。
    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
    仲卿闻之,亦

    7 《游仙二十四首》 唐·吴筠

    启册观往载,摇怀考今情。
    终古已寂寂,举世何营营。
    悟彼众仙妙,超然含至精。
    凝神契冲玄,化服凌太清。

    8 《古风五十九首》 唐·李白

    其一
    大雅久不作。
    吾衰竟谁陈?
    王风委蔓草。

    组诗

    9 《李西台启诗帖赞》 宋·岳珂

    予于是帖,有感者四。
    馆职在外,于学士不系细衔,于带职者皆曰同院,意亲情洽,所以见前辈之笃风谊也。

    10 《四贤一不肖诗·右范希文》 宋·蔡襄

    中朝莺鹤何仪仪,慷慨大体能者谁。
    之人起家用儒业,驰聘古今无所遗。
    当年得从谏官列,天庭一露胸中奇。
    矢身受责甘如荠,沃然华实相葳蕤。

    11 《谢王郎中见赠琴鹤》 唐·顾况

    此琴等焦尾,此鹤方胎生。
    赴节何徘徊,理感物自并。
    独立江海上,一弹天地清。
    朱弦动瑶华,白羽飘玉京。

    12 《冬述四首示子培 之三》 清·陈衍

    往余游京华,郑君过我邸。
    告言子沈子,诗亦同光体。
    杂然见赠答,色味若粢醴。
    十年始会面,辍乐正读礼。

    13 《嘲蚊四十韵》 宋·范成大

    暑魃方肆行,羽孽亦厉习。
    肖翘极么魔,坱圠累辟翕。
    湿生同粪蝎,腐化类宵熠。
    初来闹郭郛,少进互原隰。

    14 《天问》 先秦·屈原

    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冥昭瞢暗,谁能极之?
    冯翼惟象,何以识之?

    楚辞

    15 《离骚》 先秦·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高中文言文楚辞写人爱国励志忧国忧民

    16 《声无哀乐论》 两汉·嵇康

    有秦客问于东野主人曰:「闻之前论曰:『治世之音安以乐,亡国之音哀以思。
    』夫治乱在政,而音声应之;故哀思之情,表于金石;安乐之象,形于管弦也。
    又仲尼闻韶,识虞舜之德;季札听弦,知众国之风。
    斯已然之事,先贤所不疑也。

    感叹生命

    17 《文赋》 魏晋·陆机

    余每观才士之所作,窃有以得其用心。
    夫放言谴辞,良多变矣,妍蚩好恶,可得而言。
    每自属文,尤见其情。
    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

    秋天写景咏物菊花

    18 《西京赋》 两汉·张衡

    有冯虚公子者,心侈体忲,雅好博古,学乎旧史氏,是以多识前代之载。
    言于安处先生曰:夫人在阳时则舒,在阴时则惨,此牵乎天者也。
    处沃土则逸,处瘠土则劳,此系乎地者也。
    惨则鲜于欢,劳则褊于惠,能违之者寡矣。

    叙事抒情赞扬国家

    19 《西都赋》 两汉·班固

    汉之西都,在于雍州,实曰长安。
    左据函谷、二崤之阻,表以太华、终南之山。
    右界褒斜、陇首之险,带以洪河、泾、渭之川。
    众流之隈,汧涌其西。

    叙事议论

    20 《治安策》 两汉·贾谊

    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若其它背理而伤道者,难遍以疏举。
    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
    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
    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本末舛逆,首尾衡决,国制抢攘,非甚有纪,胡可谓治!陛下何不一令臣得熟数之于前,因陈治安之策,试详择焉!夫射猎之娱,与安危之机孰急?使为治劳智虑,苦身体,乏钟鼓之乐,勿为可也。

    古文观止策略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