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吾心的诗词(3605首)

  • 1 《南乡子·己巳三月自郡城归乡过区菶吾西园话旧》 清·陈洵

    不用问田园,十载归来故旧欢。
    一笑从知春有意,篱边,三两余花向我妍。
    哀乐信无端,但觉吾心此处安。
    谁分去来乡国事,凄然,曾是承平两少年。

    婉约归乡抒情

    2 《赠弟观之王传心馆数语送行》 宋·陈著

    今日为何日,风雨春寒痴。
    吾心方恻恻,门外剥啄谁。
    谓我欲见兄,迎面三吁嘻。
    出语复梗塞,书担行有期。

    3 吾心》 宋·王安石

    吾心童稚时,不见一物好。
    意言有妙理,独恨知不早。
    初闻守善死,颇复吝肝脑。
    中稍历艰危,悟身非所保。
    犹然谓俗学,有指当穷讨。
    晚知童稚心,自足可忘老。

    4 《忆吾庐》 宋·李廌

    缪挟经世策,蚤衰甘湮沦。
    吾庐有佳趣,一廛良可亲。
    茂林修竹地,青山白云人。
    尘埃付捷径,风波委要津。

    5 吾心》 宋·释文珦

    吾心偏向静,物外寄柴荆。
    山意深方好,溪源远自清。
    余生惟欠死,众虑已皆平。
    隐者宜无迹,人休问姓名。

    6 吾心》 宋·释文珦

    吾心静而贞,是乃出天禀。
    驱之入尘樊,违性岂不甚。
    所对非同流,欲语口还噤。
    世涂机穽多,动足常懔懔。

    7 《意未萌于心》 宋·邵雍

    意未萌于心,言未出诸口。
    神莫得而窥,人莫得而咎。
    君子贵慎独,上不愧屋漏。
    人神亦吾心,口自处其后。

    8 《邵氏悦心堂》 宋·薛嵎

    扰扰利名役,鬓髭霜雪侵。
    要知充此性,即是悦吾心
    有道境常裕,无营味最深。
    纷华安肯羡,出见更酣沈。

    9 《九章》 先秦·屈原

    惜诵
    惜诵以致愍兮,发愤以抒情。
    所作忠而言之兮,指苍天以为正。
    令五帝使折中兮,戒六神与向服。

    楚辞抒怀

    10 《圬者王承福传》 唐·韩愈

    圬之为技贱且劳者也。
    有业之,其色若自得者。
    听其言,约而尽。
    问之,王其姓。

    古文观止议论规劝

    11 《尊经阁记》 明·王守仁

    经,常道也。
    其在于天,谓之命;其赋于人,谓之性。
    其主于身,谓之心。
    心也,性也,命也,一也。

    古文观止哲学理论

    12 《齐桓晋文之事》 先秦·孟子及弟子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无以,则王乎?”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

    高中文言文游说仁政思想故事

    13 《稽山书院尊经阁记》 明·王守仁

    经,常道也,其在于天谓之命,其赋于人谓之性,其主于身谓之心。
    心也,性也,命也,一也。
    通人物,达四海,塞天地,亘古今,无有乎弗具,无有乎弗同,无有乎或变者也,是常道也。
    其应乎感也,则为恻隐,为羞恶,为辞让,为是非;其见于事也,则为父子之亲,为君臣之义,为夫妇之别,为长幼之序,为朋友之信。

    咏物

    14 《祭妹文》 清·袁枚

    乾隆丁亥冬,葬三妹素文于上元之羊山,而奠以文曰:呜呼!汝生于浙,而葬于斯,离吾乡七百里矣;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汝以一念之贞,遇人仳离,致孤危托落,虽命之所存,天实为之;然而累汝至此者,未尝非予之过也。
    予幼从先生授经,汝差肩而坐,爱听古人节义事;一旦长成,遽躬蹈之。
    呜呼!使汝不识《诗》、《书》,或未必艰贞若是。
    余捉蟋蟀,汝奋臂出其间;岁寒虫僵,同临其穴。

    哀悼思念悔恨

    15 《诗三百三首》 唐·寒山

    凡读我诗者,心中须护净。
    悭贪继日廉,谄曲登时正。
    驱遣除恶业,归依受真性。
    今日得佛身,急急如律令。

    唐诗三百首高中古诗边塞赞美将军

    16 《阴饴甥对秦伯》 先秦·左丘明

    十月,晋阴饴甥会秦伯,盟于王城。
    秦伯曰:“晋国和乎?”对曰:“不和。
    小人耻失其君而悼丧其亲,不惮征缮以立圉也。
    曰:‘必报仇,宁事戎狄。

    古文观止外交

    17 《声无哀乐论》 两汉·嵇康

    有秦客问于东野主人曰:「闻之前论曰:『治世之音安以乐,亡国之音哀以思。
    』夫治乱在政,而音声应之;故哀思之情,表于金石;安乐之象,形于管弦也。
    又仲尼闻韶,识虞舜之德;季札听弦,知众国之风。
    斯已然之事,先贤所不疑也。

    感叹生命

    18 《训俭示康》 宋·司马光

    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
    吾性不喜华靡,自为乳儿,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赧弃去之。
    二十忝科名,闻喜宴独不戴花。
    同年曰:“君赐不可违也。

    家训道理

    19 《箜篌谣》 唐·李白

    攀天莫登龙,走山莫骑虎。
    贵贱结交心不移,唯有严陵及光武。
    周公称大圣,管蔡宁相容。
    汉谣一斗粟,不与淮南舂。

    友情哲理

    20 《苏武传(节选)》 两汉·班固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
    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
    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高中文言文传记赞美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