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声无哀乐论》 两汉·嵇康
有秦客问于东野主人曰:「闻之前论曰:『治世之音安以乐,亡国之音哀以思。
』夫治乱在政,而音声应之;故哀思之情,表于金石;安乐之象,形于管弦也。
又仲尼闻韶,识虞舜之德;季札听弦,知众国之风。
斯已然之事,先贤所不疑也。
感叹生命
26
《苏子瞻哀辞》 宋·张舜民
石与人俱贬,人亡石尚存。
却怜坚重质,不减浪花痕。
满酌中山酒,重添丈八盆。
公兮不归北,万里一招魂。
28
《题清风岭崖石》 宋·王氏
君王不幸妾当灾,弃女抛男逐马来。
夫面不知何日见,妾身还是几时回。
两行怨泪频偷滴,一对愁眉怎得开。
遥望家乡何处是,存忘两字苦哀哉。
31
《哀山民》 宋·赵师秀
忆君初病时,仓皇造君榻。
知为寒所中,胫痹连左胛。
蒋子丹有神,三日能屈伸。
五日扶杖立,十日行逡巡。
32
《哀吕东莱》 宋·巩丰
呜呼吕夫子,天姿素颙昂。
文献绍家学,刻意稽虞唐。
看书如月,洞照所未详。
云雾养豹质,彝尊瑑龙章。
34
《石桥寺》 宋·彭应寿
石磴盘空别岛开,深林苍翠拂衣来。
昙华映日千峰晓,瀑布凌风万壑哀。
野寺无人猿自啸,危梁骇客鹤频回。
桃源洞杳知何处,翠髻云房亦浪猜。
35
《石经洞》 明·冯有经
小西方境隔层台,半岭何年一藏开。
舍利涌光文字住,香林施净帝天来。
山名白带知幽爽,洞作烧痕试劫灰。
更上高峰最高处,风雷竟日为鸣哀。
36
《送巨石弟还京》 明·江晖
晓麓柴扉寂,秋江桧昚催。
别离经落叶,衰飒已寒灰。
露浩翔凫迥,云凝断雁哀。
腾骞羡修羽,聊得慰摧颓。
37
《石湖中流酌酒酣畅》 明·王宠
总道金门隐方朔,何如东山卧谢安。
青云万里绝鸟道,凌兢侧足千峰攒。
馋蛟磨牙走其下,飞蛇接翼相勾盘。
平生萧散不经事,清湖纵酒哀丝弹。
40
《千石岭》 宋·范成大
晨光挂高岭,晴色媚远客。
哀湍吼丛薄,宿雾袅绝壁。
露重蓟花紫,风来蓬背白。
迷涂朴渥跳,饮涧于菟迹。
层巅多折木,迮磴有飞石。
不知山几重,杳杳入丛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