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器服的诗词(103首)

  • 21 《石鼎联句》 唐·韩愈

    巧匠斫山骨,刳中事煎烹。
    ——刘师服
    直柄未当权,塞口且吞声。
    ——侯喜

    22 《鹪鹩赋》 魏晋·张华

    鹪鹩,小鸟也,生于蒿莱之间,长于藩篱之下,翔集寻常之内,而生生之理足矣。
    色浅体陋,不为人用,形微处卑,物莫之害,繁滋族类,乘居匹游,翩翩然有以自乐也。
    彼鹫鹗惊鸿,孔雀翡翠,或淩赤霄之际,或托绝垠之外,翰举足以冲天,觜距足以自卫,然皆负矰婴缴,羽毛入贡。
    何者?有用于人也。

    书信思友

    23 《西征赋》 魏晋·潘安

    岁次玄枵,月旅蕤宾,丙丁统日,乙未御辰。
    潘子凭轼西征,自京徂秦。
    乃喟然叹曰:古往今来,邈矣悠哉!寥廓惚恍,化一气而甄三才。
    此三才者,天地人道。

    咏史写景

    24 《三都赋》 魏晋·左思

    总序
    盖诗有六义焉,其二曰赋。
    杨雄曰:“诗人之赋丽以则。
    ”班固曰:“赋者,古诗之流也。

    辞赋精选地名言志讽刺

    25 《拟行路难十八首》 南北朝·鲍照

    奉君金巵之美酒,瑇瑁玉匣之雕琴。
    七彩芙蓉之羽帐,九华蒲萄之锦衾。
    红颜零落岁将暮,寒光宛转时欲沉。
    愿君裁悲且减思,听我扺节行路吟。

    感慨人生

    26 《剑舞》 宋·史浩

    声之融曳,思舞态之飘飖。
    爰有仙童,能开宝匣。
    佩干将莫邪之利器,擅龙泉秋水之嘉名。
    鼓三尺之莹莹,云间闪电;横七星之凉凉,掌上生风。

    27 《哨遍·高祖还乡》 元·睢景臣

    社长排门告示,但有的差使无推故,这差使不寻俗。
    一壁厢纳草也根,一边又要差夫,索应付。
    又是言车驾,都说是銮舆,今日还乡故。
    王乡老执定瓦台盘,赵忙郎抱着酒胡芦。

    讽刺

    28 《陈涉世家》 两汉·司马迁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初中文言文咏史传记叙事

    29 《公输》 先秦·墨子及弟子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初中文言文对话写人故事

    30 《过秦论》 两汉·贾谊

    上篇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高中文言文古文观止议论

    31 《郑庄公戒饬守臣》 先秦·左丘明

    秋七月,公会齐侯、郑伯伐许。
    庚辰,傅于许。
    颍考叔取郑伯之旗蝥弧以先登,子都自下射之,颠。
    瑕叔盈又以蝥弧登,周麾而呼曰:“君登矣!”郑师毕登。

    古文观止历史故事寓理

    32 《祭公谏征犬戎》 先秦·佚名

    穆王将征犬戎,祭公谋父谏曰:“不可。
    先王耀德不观兵。
    夫兵,戢而时动,动则威;观则玩,玩则无震。
    是故周文公之《颂》曰:‘载戢干戈,载櫜弓矢;我求懿德,肆于时夏。

    古文观止劝谏故事寓理

    33 《司马错论伐蜀》 两汉·刘向

    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司马错欲伐蜀,张仪曰:“不如伐韩。
    ”王曰:“请闻其说。
    ”对曰:“亲魏善楚,下兵三川,塞轘辕、缑氏之口,当屯留之道,魏绝南阳,楚临南郑,秦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诛周主之罪,侵楚魏之地。
    周自知不救,九鼎宝器必出。

    古文观止外交争论

    34 《冯谖客孟尝君》 先秦·佚名

    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
    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
    ”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
    ”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

    古文观止历史故事写人

    35 《谏逐客书》 先秦·李斯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邳豹、公孙支于晋。
    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古文观止公文

    36 《孔子世家赞》 两汉·司马迁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
    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

    古文观止

    37 《治安策》 两汉·贾谊

    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若其它背理而伤道者,难遍以疏举。
    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
    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
    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本末舛逆,首尾衡决,国制抢攘,非甚有纪,胡可谓治!陛下何不一令臣得熟数之于前,因陈治安之策,试详择焉!夫射猎之娱,与安危之机孰急?使为治劳智虑,苦身体,乏钟鼓之乐,勿为可也。

    古文观止策略公文

    38 《谏太宗十思疏》 唐·魏征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望国 一作:思国)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古文观止高中文言文劝谏寓理

    39 《原道》 唐·韩愈

    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
    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
    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有吉。
    老子之小仁义,非毁之也,其见者小也。

    古文观止推崇儒道

    40 《张益州画像记》 宋·苏洵

    至和元年秋,蜀人传言有寇至,边军夜呼,野无居人,谣言流闻,京师震惊。
    方命择帅,天子曰:“毋养乱,毋助变。
    众言朋兴,朕志自定。
    外乱不作,变且中起,不可以文令,又不可以武竞,惟朕一二大吏。

    古文观止叙事写人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