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圜土的诗词(33首)

  • 1 《吊刘烈士炳生》 近代·柳亚子

    春辉寸草恋亲慈,百蹈危机总未知。
    岂为豹皮留盛誉?何妨马革裹遗尸。
    海天迢递思兄夜,圜土凄凉忆父时。
    国恨家仇忘不得,苌弘化碧杳无期。

    2 《书怀投李篁台外博》 明·卢柟

    昔余江海思,凌风恣天游。
    回览凤凰台,薄行鹦鹉洲。
    玩弄颍水月,吟啸箕山秋。
    缅想古人风,飘然不可求。

    3 《赛神曲》 宋·陆游

    击鼓坎坎,吹笙呜呜。
    绿袍槐简立老巫,红衫绣裙舞小姑。
    乌臼烛明蜡不如,鲤鱼糁美出神厨。
    老巫前致词,小姑抱酒壶:愿神来享常驩娱,使我嘉谷收连车;牛羊暮归塞门闾,鸡鹜一母生百雏,岁岁赐粟,年年蠲租;蒲鞭不施,圜土空虚;束草作官但形模,刻木为吏无文书;淳风复还羲皇初,绳亦不结况其余!神归人散醉相扶,夜深歌舞官道隅。

    4 《五月十七夜大雨歌》 宋·文天祥

    去年五月望,流水满一房。
    今年后三夕,大雨复没床。
    我辞江海来,中原路茫茫。
    舟楫不复见,车马驰康庄。

    5 《还狱》 宋·文天祥

    人情感故物,百年多离忧。
    桑下住三宿,应者犹迟留。
    矧兹方丈室,屏居二春秋。
    夜眠与昼坐,隤乎安楚囚。

    6 《七月二日大雨歌》 宋·文天祥

    燕山五六月,气候苦不常。
    积阴绵五旬,畏景淡无光。
    天漏比西极,地湿等南方。
    今何苦常雨,昔何苦常暘。

    7 《呈时宰二首》 宋·曹勋

    不毛山海尽梯航,德洽重熙圣祚昌。
    万国鼎新周礼乐,千官星拱舜衣裳。
    惠沾圜土恩波阔,德及昆虫化日长。
    天地至和昭感格,比闻甘露降番阳。

    8 《次韵钱塘周寺丞狱空》 宋·苏颂

    网疏由世教。
    讼息偶年丰。
    圜土无留系,黎氓识变风。
    时方还治古,令欲训民中。
    宣布来千里,兴行自一同。
    吏宁嗟画地,书亦简司空。
    共对承平理,惟思尽至公。

    9 《绍兴二十八年祀圜丘》 宋·学士院

    上穹昊天,日星垂曜。
    照临下土,王国是保。
    维玉兴帛,寅恭昭报。
    永左右之,钦若至道。

    10 《杂感·大块凿混沌》 清·黄遵宪

    大块凿混沌,浑浑旋大圜;
    隶首不能算,知有几万年。
    羲轩造书契,今始岁五千;
    以我视后人,若居三代先。

    送别感伤惜别

    11 《离骚》 先秦·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高中文言文楚辞写人爱国励志忧国忧民

    12 《报任少卿书/报任安书》 两汉·司马迁

    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恳恳。
    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也。
    仆虽罢驽,亦尝侧闻长者之遗风矣。

    古文观止叙事议论抒怀

    13 《登泰山记》 清·姚鼐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初中文言文写山写景

    14 《天问》 先秦·屈原

    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冥昭瞢暗,谁能极之?
    冯翼惟象,何以识之?

    楚辞

    15 《九章》 先秦·屈原

    惜诵
    惜诵以致愍兮,发愤以抒情。
    所作忠而言之兮,指苍天以为正。
    令五帝使折中兮,戒六神与向服。

    楚辞抒怀

    16 《九辩》 先秦·宋玉

    悲哉,秋之为气也!
    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泬漻兮天高而气清,寂寥兮收潦而水清。

    楚辞悲秋长诗

    17 《七谏》 两汉·东方朔

    初放
    平生于国兮,长于原野。
    言语讷譅兮,又无彊辅。
    浅智褊能兮,闻见又寡。

    楚辞

    18 《九叹》 两汉·刘向

    逢纷
    伊伯庸之末胄兮,谅皇直之屈原。
    云余肇祖于高阳兮,惟楚怀之婵连。
    原生受命于贞节兮,鸿永路有嘉名。

    楚辞

    19 《西京赋》 两汉·张衡

    有冯虚公子者,心侈体忲,雅好博古,学乎旧史氏,是以多识前代之载。
    言于安处先生曰:夫人在阳时则舒,在阴时则惨,此牵乎天者也。
    处沃土则逸,处瘠土则劳,此系乎地者也。
    惨则鲜于欢,劳则褊于惠,能违之者寡矣。

    叙事抒情赞扬国家

    20 《封建论》 唐·柳宗元

    天地果无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
    生人果有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
    然则孰为近?曰:有初为近。
    孰明之?由封建而明之也。

    论述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