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妄境的诗词(58首)

  • 1 《夏日同伯氏毕裕之守一程国材游天宁登西山国》 宋·李弥逊

    游轮走朱盖飞碧,路如羊肠山虎脊。
    奇观多似九牛毛,尘服轻於一狐腋。
    禅房借枕空函丈,野磴搘筇座盈尺。
    阴崖日淡春杲杲,老树风悲秋索索。

    2 《奉使登终南山》 唐·王湾

    常爱南山游,因而尽原隰。
    数朝至林岭,百仞登嵬岌。
    石壮马径穷,苔色步缘入。
    物奇春状改,气远天香集。

    春天感伤

    3 《同元锡题琅琊寺》 唐·韦应物

    适从郡邑喧,又兹三伏热。
    山中清景多,石罅寒泉洁。
    花香天界事,松竹人间别。
    殿分岚岭明,磴临悬壑绝。

    4 《奉陪使君十四叔晚憩大云门寺》 唐·钱起

    野寺千家外,闲行晚暂过。
    炎氛临水尽,夕照傍林多。
    境对知心妄,人安觉政和。
    绳床摇麈尾,佳趣满沧波。

    5 《游石堂观》 唐·萧祜

    西山高高何所如,上有古昔真人居。
    嵌崖巨石自成室,其下磅礴含清虚。
    我来斯邑访遗迹,乃遇沈生耽载籍。

    6 《送超上人归天台(一作送天台道士)》 唐·孟郊

    天台山最高,动蹑赤城霞。
    何以静双目,扫山除妄花。
    何以洁其性,滤泉去泥沙。
    灵境物皆直,万松无一斜。
    月中见心近,云外将俗赊。
    山兽护方丈,山猿捧袈裟。
    遗身独得身,笑我牵名华。

    7 《味道》 唐·白居易

    叩齿晨兴秋院静,焚香冥坐晚窗深。
    七篇真诰论仙事,一卷檀经说佛心。
    此日尽知前境妄,多生曾被外尘侵。
    自嫌习性犹残处,爱咏闲诗好听琴。

    8 《诗三百三首》 唐·寒山

    凡读我诗者,心中须护净。
    悭贪继日廉,谄曲登时正。
    驱遣除恶业,归依受真性。
    今日得佛身,急急如律令。

    唐诗三百首高中古诗边塞赞美将军

    9 《山居诗二十四首》 唐·贯休

    休话喧哗事事难,山翁只合住深山。
    数声清磬是非外,一个闲人天地间。
    绿圃空阶云冉冉,异禽灵草水潺潺。

    10 《敲爻歌》 唐·吕岩

    汉终唐国飘蓬客,所以敲爻不可测。
    纵横逆顺没遮栏,静则无为动是色。
    也饮酒,也食肉,守定胭花断淫欲。

    11 《沁园春》 宋·汪莘

    之所未备,搜寻剖□,斯已勤矣。
    闲从人求其法,高者如捕影,卑者不足为。
    嘉泰二年冬夜,坐一榻,知思所及,随手骇目。
    尔后凡七载,时时为之,自知非深根固蒂之道,亦可谓世外之妙观矣。

    12 《哨遍(括兰亭记)》 宋·吴潜

    在晋永和,癸丑暮春,初作兰亭会。
    集众贤,临峻岭崇山,有茂林修竹流水。
    畅幽情,纵无管弦丝竹,一觞一咏佳天气。
    于宇宙之中,游心骋目,此娱信可乐只。

    13 《问说》 清·刘开

    君子之学必好问。
    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
    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

    小学文言文学习哲理

    14 《胠箧》 先秦·庄周

    将为胠箧、探囊、发匮之盗而为守备,则必摄缄縢、固扃鐍;此世俗之所谓知也。
    然而巨盗至,则负匮、揭箧、担囊而趋;唯恐缄縢扃鐍之不固也。
    然则乡之所谓知者,不乃为大盗积者也?故尝试论之,世俗之所谓知者,有不为大盗积者乎?所谓圣者,有不为大盗守者乎?何以知其然邪?昔者齐国邻邑相望,鸡狗之音相闻,罔罟之所布,耒耨之所刺,方二千余里。
    阖四竟之内,所以立宗庙、社稷,治邑、屋、州、闾、乡、曲者,曷尝不法圣人哉?然而田成子一旦杀齐君而盗其国。

    观点

    15 《柳毅传》 唐·李朝威

    仪凤中,有儒生柳毅者,应举下第,将还湘滨。
    念乡人有客于泾阳者,遂往告别。
    至六七里,鸟起马惊,疾逸道左。
    又六七里,乃止。

    高中文言文爱情神话故事

    16 《魏公子列传》 两汉·司马迁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
    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
    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华阳下军,走芒卯。
    魏王及公子患之。

    初中文言文赞颂写人传记

    17 《声无哀乐论》 两汉·嵇康

    有秦客问于东野主人曰:「闻之前论曰:『治世之音安以乐,亡国之音哀以思。
    』夫治乱在政,而音声应之;故哀思之情,表于金石;安乐之象,形于管弦也。
    又仲尼闻韶,识虞舜之德;季札听弦,知众国之风。
    斯已然之事,先贤所不疑也。

    感叹生命

    18 《读书》 宋·曾巩

    吾性虽嗜学,年少不自强。
    所至未及门,安能望其堂。
    荏苒岁云几,家事已独当。
    经营食众口,四方走遑遑。

    19 《奉寄赵伯器参政尹时中员外五十韵》 元·王逢

    诏立淮南省,符张阃外兵。
    风雷朝焕发,牛斗夜精明。
    参政材超伟,元僚器老成。
    武林多树政,禁御旧蜚英。

    20 《大江东去·天元教显》 元·刘志渊

    天元教显,正金莲朵朵,开遍时节。
    士庶官僚咸仰奉,缘觉声闻心说。
    悟者清凉,背之执恼,多口明真诀。
    诸人着眼,照开千古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