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孰何的诗词(844首)

  • 161 《离骚》 先秦·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高中文言文楚辞写人爱国励志忧国忧民

    162 《鸿门宴》 两汉·司马迁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
    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高中文言文历史故事

    163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 两汉·司马迁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

    高中文言文传记赞美写人

    164 《论语七则》 先秦·佚名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踰 同:逾)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哲理

    165 《送李愿归盘谷序》 唐·韩愈

    太行之阳有盘谷。
    盘谷之间,泉甘而土肥,草木丛茂,居民鲜少。
    或曰:“谓其环两山之间,故曰‘盘’。
    ”或曰:“是谷也,宅幽而势阻,隐者之所盘旋。

    古文观止送别抒怀序文

    166 《进学解》 唐·韩愈

    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曰:“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
    拔去凶邪,登崇畯良。
    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

    古文观止劝学抒怀怀才不遇

    167 《哀郢》 先秦·屈原

    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
    民离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
    去故乡而就远兮,遵江夏以流亡。
    出国门而轸怀兮,甲之朝吾以行。

    叙事抒情爱国

    168 《臧哀伯谏纳郜鼎》 先秦·左丘明

    夏四月,取郜大鼎于宋,纳于大庙,非礼也。
    臧哀伯谏曰:“君人者,将昭德塞违,以临照百官;犹惧或失之,故昭令德以示子孙。
    是以清庙茅屋,大路越席,大羹不致,粢食不凿,昭其俭也;衮冕黻珽,带裳幅舄,衡紞纮綖,昭其度也;藻率鞞鞛,鞶厉游缨,昭其数也;火龙黼黻,昭其文也;五色比象,昭其物也;钖鸾和铃,昭其声也;三辰旂旗,昭其明也。
    夫德,俭而有度,登降有数。

    古文观止劝谏寓理

    169 《春王正月》 先秦·公羊高

    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
    春者何?岁之始也。
    王者孰谓?谓文王也。
    曷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王正月也。

    古文观止

    170 《宋人及楚人平》 先秦·公羊高

    外平不书,此何以书?大其平乎己也。
    何大其平乎己?庄王围宋,军有七日之粮尔!尽此不胜,将去而归尔。
    于是使司马子反乘堙而窥宋城。
    宋华元亦乘堙而出见之。

    古文观止对话解释

    171 《公子重耳对秦客》 先秦·佚名

    晋献公之丧,秦穆公使人吊公子重耳,且曰:“寡人闻之,亡国恒于斯,得国恒于斯。
    虽吾子俨然在忧服之中,丧亦不可久也,时亦不可失也,孺子其图之!”以告舅犯。
    舅犯曰:“孺子其辞焉。
    丧人无宝,仁亲以为宝。

    古文观止写人历史故事

    172 《卜居》 先秦·屈原

    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
    竭知尽忠而蔽障于谗。
    心烦虑乱,不知所从。
    乃往见太卜郑詹尹曰:“余有所疑,愿因先生决之。

    古文观止楚辞写人品格励志

    173 《报任少卿书/报任安书》 两汉·司马迁

    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恳恳。
    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也。
    仆虽罢驽,亦尝侧闻长者之遗风矣。

    古文观止叙事议论抒怀

    174 《治安策》 两汉·贾谊

    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若其它背理而伤道者,难遍以疏举。
    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
    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
    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本末舛逆,首尾衡决,国制抢攘,非甚有纪,胡可谓治!陛下何不一令臣得熟数之于前,因陈治安之策,试详择焉!夫射猎之娱,与安危之机孰急?使为治劳智虑,苦身体,乏钟鼓之乐,勿为可也。

    古文观止策略公文

    175 《论贵粟疏》 两汉·晁错

    圣王在上,而民不冻饥者,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也,为开其资财之道也。
    故尧、禹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而国亡捐瘠者,以畜积多而备先具也。
    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汤、禹,加以亡天灾数年之水旱,而畜积未及者,何也?地有遗利,民有余力,生谷之土未尽垦,山泽之利未尽出也,游食之民未尽归农也。
    民贫,则奸邪生。

    古文观止议论农业策略

    176 《狱中上梁王书》 两汉·邹阳

    臣闻忠无不报,信不见疑,臣常以为然,徒虚语耳。
    昔荆轲慕燕丹之义,白虹贯日,太子畏之;卫先生为秦画长平之事,太白食昴,昭王疑之。
    夫精变天地而信不谕两主,岂不哀哉!今臣尽忠竭诚,毕议愿知,左右不明,卒从吏讯,为世所疑。
    是使荆轲、卫先生复起,而燕、秦不寤也。

    古文观止写人品格寓理

    177 《后出师表》 魏晋·诸葛亮

    先帝深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
    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
    然不伐贼,王业亦亡。
    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

    古文观止

    178 《原道》 唐·韩愈

    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
    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
    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有吉。
    老子之小仁义,非毁之也,其见者小也。

    古文观止推崇儒道

    179 《祭十二郎文》 唐·韩愈

    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
    既又与汝就食江南。
    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

    古文观止高中文言文祭文悼亡

    180 《丰乐亭记》 宋·欧阳修

    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
    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远。
    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
    俯仰左右,顾而乐之。

    古文观止叙事抒情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