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实有余的诗词(389首)

  • 1 《万安簿吴公谊实浙余杭人今书满最归欤欲竟投》 宋·曾丰

    钱唐之墟故吴地,子孙复以吴为民。
    百世不有云来兴,高者道德次文艺。
    万安主簿今诗雄,终未得力翻得穷。
    犹余妻子眼未白,不有江山囊几空。

    2 《和黄充实春尽游南山》 宋·陈师道

    逐胜阙勇功,饯春无少色。
    出门欲何向,坂丸随所击。
    百年余几何,十步复一息。
    同来二三子,楚楚颇修饰。

    3 《子进游怀玉山度必有诗未辱寄来作诗索之》 宋·赵蕃

    秋日清且美,于游也固宜。
    迨今冬已仲,墐户惟其时。
    若人兴公家,嗜好夙有诗。
    几谭岩壑间,尘落不自知。

    4 《读萧何传有感》 宋·张镃

    汉祖肇炎图,三杰咸辅翼。
    功成及酬赏,相国独第一。
    发踪指示语,谁曰匪其实。
    焉知英主心,方谨操纵术。

    5 《龟堂》 宋·陆游

    莫笑龟堂陋,生涯实有余
    春寒拥重褐,晨饭富藏蔬。
    薄技雕虫尔,虚名画饼如。
    儿时论语在,敢负此心初。

    6 《次韵答子实秦少章二首》 宋·陈师道

    英英黄金花,论时不论美。
    靖节骨已朽,弃捐乃其理。
    两公意有余,采采今未已。
    尚念白头生,临风嗅霜蕊。

    7 《云台治》 宋·张继先

    汉朝人与道翱翔,是处遗踪属静方。
    烟外桃花非俗种,风前柏实有余香。
    杖穿翠霭通深窅,舟驾洪波入渺茫。
    千八百年三十代,云台空碧佩琳琅。

    8 《题赵继孙拙斋》 宋·方回

    曾颜得圣传,何谓鲁与愚。
    外察若不足,内朗实有余
    择树鹊巢高,罥虫蛛网虚。
    曲士挟小智,岂不雄里闾。

    9 《郑惠叔阁学守建宁三首》 宋·袁说友

    周这士也贵,如圭璧璠璵。
    东陕与南土,出入本裕如。
    高冠不可羁,位次实有余
    轻此一叶舟,孰肯戏鲁儒。
    自公抗章行,益以贵士夫。

    10 《寄端砚与樊茂实因作诗以遗之》 宋·张九成

    端谿石砚天下奇,紫光夜半吐虹霓。
    不同凡石追时好,要与日月争光辉。
    韬藏久矣不敢用,惟恐翰墨污染之。
    樊子文章有余地,汪汪万顷谁敢窥。
    赠君此砚勿轻弃,经史妙处其发挥。
    飞流溅沫满天下,要使咳唾皆珠玑。

    11 《石钟山记》 宋·苏轼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
    ”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
    是说也,人常疑之。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

    古文观止纪游写景写山

    12 《过秦论》 两汉·贾谊

    上篇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高中文言文古文观止议论

    13 《谏太宗十思疏》 唐·魏征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望国 一作:思国)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古文观止高中文言文劝谏寓理

    14 《治安策》 两汉·贾谊

    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若其它背理而伤道者,难遍以疏举。
    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
    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
    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本末舛逆,首尾衡决,国制抢攘,非甚有纪,胡可谓治!陛下何不一令臣得熟数之于前,因陈治安之策,试详择焉!夫射猎之娱,与安危之机孰急?使为治劳智虑,苦身体,乏钟鼓之乐,勿为可也。

    古文观止策略公文

    15 《与元九书》 唐·白居易

    月日,居易白。
    微之足下:自足下谪江陵至于今,凡枉赠答诗仅百篇。
    每诗来,或辱序,或辱书,冠于卷首,皆所以陈古今歌诗之义,且自叙为文因缘,与年月之远近也。
    仆既受足下诗,又谕足下此意,常欲承答来旨,粗论歌诗大端,并自述为文之意,总为一书,致足下前。

    16 《泷冈阡表》 宋·欧阳修

    呜呼!惟我皇考崇公,卜吉于泷冈之六十年,其子修始克表于其阡。
    非敢缓也,盖有待也。
    修不幸,生四岁而孤。
    太夫人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

    古文观止写人父母

    17 《治安疏》 明·海瑞

    户部云南清吏司主事臣海瑞谨奏;为直言天下第一事,以正君道、明臣职,求万世治安事:君者,天下臣民万物之主也。
    惟其为天下臣民万物之主,责任至重。
    凡民生利病,一有所不宜,将有所不称其任。
    是故事君之道宜无不备,而以其责寄臣工,使之尽言焉。

    奏疏

    18 《指南录后序》 宋·文天祥

    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
    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
    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爱国抒情议论

    19 《九歌》 先秦·屈原

    东皇太一
    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
    抚长剑兮玉珥,璆锵鸣兮琳琅;
    瑶席兮玉瑱,盍将把兮琼芳;

    楚辞祭祀

    20 《论贵粟疏》 两汉·晁错

    圣王在上,而民不冻饥者,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也,为开其资财之道也。
    故尧、禹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而国亡捐瘠者,以畜积多而备先具也。
    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汤、禹,加以亡天灾数年之水旱,而畜积未及者,何也?地有遗利,民有余力,生谷之土未尽垦,山泽之利未尽出也,游食之民未尽归农也。
    民贫,则奸邪生。

    古文观止议论农业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