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垄穴遗诗》 唐·沈廷瑞
虚劳营殡玉山前,殡后那知已脱蝉。
应是元神归洞府,更与遗魄在黄泉。
灵台已得修真诀,尘世空留悟道篇。
堪叹浮生今古事,北邙山下草芊芊。
43
《游马耳山》 唐·萧颖士
兹山表东服,远近瞻其名。
合沓尽溟涨,浑浑连太清。
我来疑初伏,幽路无炎精。
流水出溪尽,覆萝摇风轻。
46
《沁园春·忆黄山》 宋·汪莘
三十六峰,三十六溪,长锁清秋。
对孤峰绝顶,云烟竞秀,悬崖峭壁,瀑布争流。
洞里桃花,仙家芝草,雪后春正取次游。
亲曾见,是龙潭白昼,海涌潮头。
写景抒情
48
《石钟山记》 宋·苏轼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
”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
是说也,人常疑之。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
古文观止纪游写景写山
50
《一箧磨穴砚》 未知·佚名
古人有学书于人者,自以为艺成,辞而去。
师曰:“吾有一箧物,不欲付他人,愿托置于某山下。
”其人受之,因其封题不甚密,乃启而视之,皆磨穴之砚也,数十枚,方知师夙用者。
顿觉羞愧,及反而学,至精其艺。
初中文言文寓理教育故事
56
《九锁山十咏》 宋·王易简
风烟谷口亭,岩穴神仙宅。
迳回閟天光,云湿滴乳液。
宝盖遥当空,篝火忽奇迹。
不见菇芝人,残枰弃黑白。
跻攀幸有逢,筋力何足惜。
57
《九锁山十咏》 宋·王易简
晴矼步清空,洞户抚巀嶭。
何年出水龙,张口见齿舌。
相传此得名,灵骨蜕如雪。
岂其风霆化,诘曲余故穴。
想当夜半归,九锁一时掣。
59
《九日南山》 宋·万某
南山何峨峨,群峰秀色聚。
朝晖与夕霭,无□□去住。
徘徊九折险,萦曲一川注。
悬岩置屋少,□穴亦可度。
60
《咏麻姑山》 宋·陈陀
晓入麻姑瑞气浮,羽人重喜故人游。
鹤从仙仗归丹穴,药种灵苗满旧洲。
乔木老含春色澹,夜溪寒带月光流。
登临已觉凡尘少,何必区区慕虎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