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岩栖缘的诗词(50首)

  • 1 《入山》 宋·胡圭

    摆落世尘缚,愿结岩栖缘
    一层复一层,古道多回旋。
    白云随我后,幽鸟鸣我前。
    云禽亦佳侣,一见即忻然。

    2 《诗三百三首》 唐·寒山

    凡读我诗者,心中须护净。
    悭贪继日廉,谄曲登时正。
    驱遣除恶业,归依受真性。
    今日得佛身,急急如律令。

    唐诗三百首高中古诗边塞赞美将军

    3 《山栖》 宋·释文珦

    十载栖山楹,影不入州县。
    地偏交易绝,心閒体逾健。
    脱粟无宿储,坏衣多断线。
    人皆为吾忧,吾乐未尝变。

    4 《游秦岩》 宋·陈与义

    秦岩昧旧闻,胜会非复常。
    异哉五里秘,发此一日狂。
    篝灯破大阴,拄杖入仙乡。
    散途杨梅实,承磴菡萏房。

    5 《游栖岩寺呈提刑学士毅夫兄》 宋·晁补之

    飞楼压城城跨野,黄河逶迤避条华。
    城南鸟道拱高岩,入谷车箱不容马。
    解鞍初步石苔青,细泉鸣遶竹间亭。
    肩舆直上十八折,维以采丝双巨緪。

    6 《缘识》 宋·宋太宗

    玄珠道在口中衔,未信前人明似鉴。
    试问心田佯兀兀,可怜肌骨瘦岩岩。
    树影临窗迷远思,渴禽恋水复用搀。
    炼得气来身且健,日斜常望鹤栖杉。

    7 《罢摄官后将还旧居,留辞李侍御》 唐·刘长卿

    江海今为客,风波失所依。
    白云心已负,黄绶计仍非。
    累辱群公荐,频沾一尉微。
    去缘焚玉石,来为采葑菲。

    8 《罢摄官后将还旧居,留辞李侍御》 唐·刘长卿

    江海今为客,风波失所依。
    白云心已负,黄绶计仍非。
    累辱群公荐,频沾一尉微。
    去缘焚玉石,来为采葑菲。

    9 《游庐山栖贤寺》 明·危素

    弱冠好山水,朅来庐阜阳。
    憩涧微雨至,入林春风香。
    载经三峡桥,地籁闻铿锵。
    解带缘石磴,爱此泉流长。

    10 《夔州》 宋·郭印

    夔子巴峡冲,风物异蜀境。
    城居版作屋,江汲地无井。
    四郊乏平原,冢墓缘山岭。
    人传蚯蚓瘴,俗饮茱萸茗。

    11 《三宝赞其三·僧宝》 宋·释重顯

    方袍圆顶义何宣,续焰千灯岂小缘。
    花雨坐前犹滞相,虎驯庵畔尚稽诠。
    岩栖冢宿难依望,鹤貌云心迥洒然。
    宝杖夜鸣寒峤月,铜瓶秋漱碧潭烟。

    12 《七弟示诗后又改缘字为川字因再次韵》 宋·苏颂

    幽栖新得地,朴饰敢求全。
    一亩真儒有,三年近道边。
    锄荒还见旧,革陋遂成妍。
    栋宇依岩畔,烟云入槛前。

    13 《三都赋》 魏晋·左思

    总序
    盖诗有六义焉,其二曰赋。
    杨雄曰:“诗人之赋丽以则。
    ”班固曰:“赋者,古诗之流也。

    辞赋精选地名言志讽刺

    14 《诗》 唐·拾得

    诸佛留藏经,只为人难化。
    不唯贤与愚,个个心构架。
    造业大如山,岂解怀忧怕。
    那肯细寻思,日夜怀奸诈。

    15 《九思》 两汉·王逸

    逢尤
    悲兮愁,哀兮忧!
    天生我兮当闇时,被诼谮兮虚获尤。
    心烦憒兮意无聊,严载驾兮出戏游。

    楚辞

    16 《七言》 唐·吕岩

    金丹一粒定长生,须得真铅炼甲庚。
    火取南方赤凤髓,水求北海黑龟精。
    鼎追四季中央合,药遣三元八卦行。

    17 《上林赋》 两汉·司马相如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
    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
    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
    今齐列为东藩,而外私肃慎,捐国逾限,越海而田,其于义固未可也。

    写景叙事

    18 《西京赋》 两汉·张衡

    有冯虚公子者,心侈体忲,雅好博古,学乎旧史氏,是以多识前代之载。
    言于安处先生曰:夫人在阳时则舒,在阴时则惨,此牵乎天者也。
    处沃土则逸,处瘠土则劳,此系乎地者也。
    惨则鲜于欢,劳则褊于惠,能违之者寡矣。

    叙事抒情赞扬国家

    19 《金门答苏秀才》 唐·李白

    君还石门日,朱火始改木。
    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绿。
    折芳愧遥忆,永路当日勖。
    远见故人心,平生以此足。

    隐居

    20 《芙蓉女儿诔》 清·曹雪芹

    维太平不易之元,蓉桂竞芳之月,无可奈何之日,怡红院浊玉,谨以群花之蕊,冰鲛之縠,沁芳之泉,枫露之茗,四者虽微,聊以达诚申信,乃致祭于白帝宫中抚司秋艳芙蓉女儿之前曰:窃思女儿自临浊世,迄今凡十有(通“又)”六载。
    其先之乡籍姓氏,湮沦而莫能考者久矣。
    而玉得于衾枕栉沐之间,栖息宴游之夕,亲昵狎亵,相与共处者,仅五年八月有奇。
    忆女儿曩生之昔,其为质则金玉不足喻其贵,其为性则冰雪不足喻其洁,其为神则星日不足喻其精,其为貌则花月不足喻其色。

    长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