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常平法的诗词(138首)

  • 1 《赵子容任温州避开法终日看凹子而事自理又新》 宋·叶适

    法曹冗散人不管,闻道自要纷华损。
    常平筑敖米山积,读书岂知米尘满。
    归来依旧茅盖亭,焉得舍学干时卿。
    不然天上读书去,蓬岛瀛洲无限清。

    2 《平江送连亨叟赴省》 宋·陈藻

    吾庐元在亮功坊,祖母东街家姓张。
    舅翁官小先富强,有子破荡开书堂。
    我随表伯学文章,忽然好怪不好常。
    走师月鱼舍莆阳,三山士子厌我狂。

    3 《忆昨行寄呈刘法曹》 宋·刘宰

    忆昨太守宣城陈,人物风流法从臣。
    太息官仓取无艺,要与邑民图久计。
    总将一石计其赢,三斗八升为定制。
    厥初号令发雷霆,奉行谁敢圭撮增。

    4 《送吴令常甫之武平》 宋·强至

    朝廷重一邑,悼昔容备员。
    自严荐举法,颇号近得贤。
    仕者既择地,主恩那罄宣。
    遐封暨恶壤,十必九弃捐。

    5 《还山贻湛法师》 唐·孟浩然

    幼闻无生理,常欲观此身。
    心迹罕兼遂,崎岖多在尘。
    晚途归旧壑,偶与支公邻。
    导以微妙法,结为清净因。

    6 《法曲(遍第三)》 宋·曹勋

    珠星璧月,昼景夜色相催。
    正阳炎序火府,龙珠蕴照,冰海融澌。
    洞天春常好,日日琪花,琼蕊芳菲。
    绛景无别,惟似琉璃。

    古诗三百首初中古诗爱国壮志

    7 《乌程李明府水堂同卢使君幼平送奘上人游五台》 唐·皎然

    身将刘令隐,经共谢公翻。
    有此宗师在,应知我法存。
    问心常寂乐,为别岂伤魂。
    独访华泉去,秋风入雁门。

    8 《崇法寺》 宋·韩缜

    外闻云际山,中有古招提。
    新秋喜远览,锐意穷攀跻。
    出郭值微雨,凉风晓萋萋。
    陂陀越大岭,沙路净无泥。

    9 《八阵碛》 宋·苏轼

    平沙何茫茫,仿佛见石蕝。
    纵横满江上,岁岁沙水啮。
    孔明死已久,谁复辨行列。
    神兵非学到,自古不留诀。

    10 《次韵赵教授》 宋·陈造

    携孥西垒复东城,触处千愁百恨生。
    如许尧民艰粒食,未应汉法废常平。
    爱君长策三农重,泥古迂儒一芥轻。
    会略文移倒陈廪,一时骨肉慰皇情。

    11 《示龙王长老法赞用旧韵先公佳城与寺相直》 宋·胡寅

    堂堂感麟翁,耿耿跨箕尾。
    已垂百世芳,何用东山起。
    平和梦奠处,郁郁佳城启。
    禅枝附奕叶,鱼粥常千指。

    12 《饯高仁卿农丞奉使还北》 宋·牟巘五

    常平旧法最为良,颇记中丞耿寿昌。
    此意推行在人耳,肯教丰歉制低昂。

    13 《苏武传(节选)》 两汉·班固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
    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
    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高中文言文传记赞美写人

    14 《张衡传》 两汉·范晔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高中文言文赞美写人传记

    15 《与山巨源绝交书》 魏晋·嵇康

    康白:足下昔称吾于颍川,吾常谓之知言。
    然经怪此意尚未熟悉于足下,何从便得之也?前年从河东还,显宗、阿都说足下议以吾自代,事虽不行,知足下故不知之。
    足下傍通,多可而少怪;吾直性狭中,多所不堪,偶与足下相知耳。
    闲闻足下迁,惕然不喜,恐足下羞庖人之独割,引尸祝以自助,手荐鸾刀,漫之膻腥,故具为足下陈其可否。

    散文书信抒怀

    16 《诗三百三首》 唐·寒山

    凡读我诗者,心中须护净。
    悭贪继日廉,谄曲登时正。
    驱遣除恶业,归依受真性。
    今日得佛身,急急如律令。

    唐诗三百首高中古诗边塞赞美将军

    17 《太上感应篇》 宋·李昌龄

    太上曰:祸福无门,唯人自召。
    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
    算减则贫耗,多逢忧患,人皆恶之,刑祸随之,吉庆避之,恶星灾之,算尽则死。

    宗教劝善

    18 《西征赋》 魏晋·潘安

    岁次玄枵,月旅蕤宾,丙丁统日,乙未御辰。
    潘子凭轼西征,自京徂秦。
    乃喟然叹曰:古往今来,邈矣悠哉!寥廓惚恍,化一气而甄三才。
    此三才者,天地人道。

    咏史写景

    19 《治安策》 两汉·贾谊

    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若其它背理而伤道者,难遍以疏举。
    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
    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
    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本末舛逆,首尾衡决,国制抢攘,非甚有纪,胡可谓治!陛下何不一令臣得熟数之于前,因陈治安之策,试详择焉!夫射猎之娱,与安危之机孰急?使为治劳智虑,苦身体,乏钟鼓之乐,勿为可也。

    古文观止策略公文

    20 《治安疏》 明·海瑞

    户部云南清吏司主事臣海瑞谨奏;为直言天下第一事,以正君道、明臣职,求万世治安事:君者,天下臣民万物之主也。
    惟其为天下臣民万物之主,责任至重。
    凡民生利病,一有所不宜,将有所不称其任。
    是故事君之道宜无不备,而以其责寄臣工,使之尽言焉。

    奏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