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并四者的诗词(244首)

  • 1 《仆射来示有三春向晚四者难并之说诚哉是言辄…兼简尚书》 唐·白居易

    三春今向晚,四者昔难并。
    借问低眉坐,何如携手行。
    ——白居易
    旧游多过隙,新宴且寻盟。

    2 《翌日约客有和者再用韵四首》 宋·魏了翁

    古来长恨难并四,今日相逢所就三。
    花里质朋皆臭味,夜凉风月更清酣。

    3 《和陈天予冠字韵》 宋·吴芾

    已是头童懒整冠,尊前犹欲强追欢。
    浮生得满七旬少,乐事能并四者难。
    闲去稍知心地适,兴来殊觉醉乡宽。
    入朝更诵公诗句,两腋风生盛暑寒。

    4 《独善堂》 宋·喻良能

    赏心并四者,文史足三馀。
    不作簪绅念,唯使水竹居。
    佳名元籍籍,真乐每如如。
    月旦遗评在,今经几建除。

    5 《归去来兮辞·并序》 魏晋·陶渊明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
    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
    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高中文言文古文观止抒情向往归隐田园

    6 《赠白马王彪·并序》 魏晋·曹植

    黄初四年五月,白马王、任城王与余俱朝京师、会节气。
    到洛阳,任城王薨。
    至七月,与白马王还国。
    后有司以二王归藩,道路宜异宿止,意毒恨之。

    抒情长诗离别亲情悼念

    7 《狱中杂记》 清·方苞

    康熙五十一年三月,余在刑部狱,见死而由窦出者,日四三人。
    有洪洞令杜君者,作而言曰:“此疫作也。
    今天时顺正,死者尚稀,往岁多至日数十人。
    ”余叩所以。

    叙事

    8 《塞下曲四首》 唐·王昌龄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沙尘老。
    不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边塞组诗

    9 《声无哀乐论》 两汉·嵇康

    有秦客问于东野主人曰:「闻之前论曰:『治世之音安以乐,亡国之音哀以思。
    』夫治乱在政,而音声应之;故哀思之情,表于金石;安乐之象,形于管弦也。
    又仲尼闻韶,识虞舜之德;季札听弦,知众国之风。
    斯已然之事,先贤所不疑也。

    感叹生命

    10 《和微之诗二十三首并序》 唐·白居易

    微之又以近作四十三首寄来,命仆继和,其间瘀絮
    四百字、车斜二十篇者流,皆韵剧辞殚,瑰奇怪谲。
    又题云:奉烦只此一度,乞不见辞。
    意欲定霸取威,

    11 《絜矩书院示学子》 宋·章粲

    四时配四德,元亨利与贞。
    天德元最重,方春木主生。
    夏火物畅茂,是为德之亨。
    金利秋向实,水贞冬日成。

    12 《大鹏赋·并序》 唐·李白

    余昔于江陵,见天台司马子微,谓余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
    因著大鹏遇希有鸟赋以自广。
    此赋已传于世,往往人间见之。
    悔其少作,未穷宏达之旨,中年弃之。

    志向

    13 《解嘲诗(并序)》 明·屠滽

    见恶必远避,见善尝加恭。
    石田乃隐者,赋诗亦多工。
    如何论朝政,所论殊不公。
    此札实差谬,何谓声枌枌。

    14 《岐亭五首(并叙)》 宋·苏轼

    元丰三年正月,余始谪黄州。
    至岐亭北二十五里山上,有白马青盖来迎者,则余故人陈慥季常也,为留五日,赋诗一篇而去。
    明年正月,复往见之,季常使人劳余于中途。
    余久不杀,恐季常之为余杀也,则以前韵作诗,为杀戒以遗季常。

    15 《秋娘诗并序》 唐·杜牧

    杜秋,金陵女也。
    年十五为李锜妾。
    后锜叛灭,籍之入宫,有宠于景陵。

    16 《题李公麟山庄图〈并叙〉》 宋·苏辙

    伯时作《龙眠山庄图》,由建德馆至垂云沜,著录者十六处,自西而东凡数里,岩崿隐见,泉源相属,山行者路穷于此。
    道南溪山,清深秀峙,可游者有四:曰胜金岩、宝华岩、陈彭漈、鹊源。
    以其不可绪见也,故特著于后。
    子瞻既为之记,又属辙赋小诗,凡二十章,以继摩诘辋川之作云。

    17 《送乔仝寄贺君六首(并叙)》 宋·苏轼

    旧闻靖长官、贺水部,皆唐末五代人,得道不死。
    章圣皇帝东封,有谒于道左者,其谒云晋水部员外郎贺亢,再拜而去,上不知也。
    已而阅谒,见之,大惊,物色求之不可得。
    天圣初,又使其弟子喻澄者诣阙进佛道像,直数千万。

    18 《井泥四十韵》 唐·李商隐

    皇都依仁里,西北有高斋。
    昨日主人氏,治井堂西陲。
    工人三五辈,辇出土与泥。
    到水不数尺,积共庭树齐。

    19 《高陵篇(并序)》 明·卢熊

    高陵者,吴武烈皇帝所葬,在今平江盘门外三里。
    其妻吴夫人,子长沙桓王,皆附焉。
    至正廿三年冬十一月,熊与同郡沈征君伯熙父访之。
    征君因言:“余向曾过此,闻父老言地属沙湖金氏墓,上

    20 《秧马歌(并引)》 宋·苏轼

    过庐陵,见宣德郎致仕曾君安止,出所作《禾谱》。
    文既温雅,事亦详实,惜其有所缺,不谱农器也。
    予昔游武昌,见农夫皆骑秧马。
    以榆枣为腹欲其滑,以楸桐为背欲其轻,腹如小舟,昂其首尾,背如覆瓦,以便两髀,雀跃于泥中,系束藁其首以缚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