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并流的诗词(995首)

  • 41 《从军行(八首·并序)》 明·罗颀

    独行越荒溪,尸积溪流丹。
    四郊何萧条,惨戚秋日寒。
    回顾望修途,妻风集高峦。
    掩泪自流涕,哀郁伤朱颜。
    悲哉《城南》诗,古今同所叹。
    ¤

    42 《解嘲诗(并序)》 明·屠滽

    见恶必远避,见善尝加恭。
    石田乃隐者,赋诗亦多工。
    如何论朝政,所论殊不公。
    此札实差谬,何谓声枌枌。

    43 《露筋娘子诗(并序)》 明·王彝

    淮城小如盖,僻在湖草边。
    萧条城下路,昔有两婵娟。
    秋姿艳明月,相携良可怜。
    小姑泣向嫂,薄暮惨墟烟。

    44 《放言五首 并序》 唐·白居易

    元九在江陵时,有《放言》长句诗五首,韵高
    而体律,意古而词新。
    予每咏之,甚觉有味,虽前辈深于诗者,未有此作。

    哲理

    45 《和微之诗二十三首并序》 唐·白居易

    微之又以近作四十三首寄来,命仆继和,其间瘀絮
    四百字、车斜二十篇者流,皆韵剧辞殚,瑰奇怪谲。
    又题云:奉烦只此一度,乞不见辞。
    意欲定霸取威,

    46 《次韵孙巨源,寄涟水李、盛二著作,并以见寄》 宋·苏轼

    高才晚岁终难进,勇退当年正急流。
    不独二疏为可慕,他时当有景孙楼。

    47 《和王巩六首并次韵》 宋·苏轼

    君谈阳朔山,不作一钱直。
    岩藏两头虺,瘴落千仞翼。
    雅宜驩兜放,颇讶虞舜陟。
    暂来已可畏,览镜忧面黑。

    48 《和李太白(并叙〔四库原收有太白全诗,今删》 宋·苏轼

    李太白有《浔阳紫极宫感秋》诗,紫极宫,今天庆观也。
    道士胡洞微以石本示余,盖其师卓玘之所刻。
    玘有道术,节义过人,今亡矣。
    太白诗云:“四十九年非,一往不可复。

    49 《次韵水官诗?并引原收有老泉水官诗,今删?》 宋·苏轼

    净因大觉琏师,以阎立本画水官遗编礼公。
    公既报之以诗,谓某:汝亦作。
    某顿首再拜次韵,仍录二诗为一卷以献。
    高人岂学画,用笔乃其天。

    50 《吊徐德占?并引?》 宋·苏轼

    .余初不识德占,但闻其初为吕惠卿所荐,以处士用。
    元丰五年三月,偶以事至蕲水。
    德占闻余在传舍,惠然见访,与之语,有过人者。
    是岁十月,闻其遇祸,作诗吊之。

    51 《次韵孙巨源寄涟水李盛二著作并以见寄五绝》 宋·苏轼

    南岳诸刘岂易逢,相望无复马牛风。
    山公虽见无多子,社燕何由恋塞鸿。
    (昔与巨源、刘贡父、刘莘老相遇于山阳,自尔契阔,惟巨源近者复相见于京口。
    )高才晚岁终难进,勇退当年正急流。

    52 《观棋?并引?》 宋·苏轼

    予素不解棋,尝独游庐山白鹤观,观中人皆阖户昼寝,独闻棋声于古松流水之间,意欣然喜之,自尔欲学,然终不解也。
    儿子过乃粗能者,儋守张中日従之戏,予亦隅坐,竟日不以为厌也。
    五老峰前,白鹤遗址。
    长松荫庭,风日清美。

    53 《吊徐德占并引》 宋·苏轼

    美人种松柏,欲使低映门。
    栽培虽易长,流恶病其根。
    哀哉岁寒姿,肮脏谁与论。
    竟为明所误,不免刀斧痕。

    54 《陌上花三首(并引)》 宋·苏轼

    游九仙山,闻里中儿歌《陌上花》。
    父老云:吴越王妃每岁春必归临安,王以书遗妃曰:"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吴人用其语为歌,含思宛转,听之凄然,而其词鄙野,为易之云。
    陌上花开蝴蝶飞,江山犹是昔人非。

    55 《河复(并叙)》 宋·苏轼

    熙宁十年秋,河决澶渊,注钜野,入淮泗。
    自澶、魏以北皆绝流,而济、楚大被其害,彭门城下水二丈八尺,七十余日不退,吏民疲于守御。
    十月十三日,澶州大风终日,既止,而河流一枝已复故道,闻之喜甚,庶几可塞乎。
    乃作《河复》诗,歌之道路,以致民愿而迎神休,盖守土者之志也。

    56 《芙蓉城(并叙)》 宋·苏轼

    世传王迥子高,与仙人周瑶英游芙蓉城。
    元丰元年三月,余始识子高,问之信然,乃作此诗。
    极其情而归之正,亦变风止乎礼义之意也。
    芙蓉城中花冥冥,谁其主者石与丁。

    57 《百步洪二首(并叙)》 宋·苏轼

    王定国访余于彭城,一日棹小舟,与颜长道携盼、英、卿三子游泗水,北上圣女山,南下百步洪,吹笛饮酒,乘月而归。
    余时以事不得往,夜着羽衣,伫立于黄楼上,相视而笑,以为李太白死,世间无此乐三百余年矣。
    定国既去逾月,复与参寥师放舟洪下,追怀曩游,以为陈迹,喟然而叹。
    故作二诗,一以遗参寥,一以寄定国,且示颜长道、舒尧文邀同赋云。

    58 《石炭(并引)》 宋·苏轼

    彭城旧无石炭。
    元丰元年十二月,始遣人访获于州之西南白土镇之北,冶铁作兵,犀利胜常云。
    君不见前年雨雪行人断,城中居民风裂骭。
    湿薪半束抱衾裯,日暮敲门无处换。

    59 《张先生(并叙)》 宋·苏轼

    先生不知其名,黄州故县人,本姓卢,为张氏所养。
    阳狂垢污,寒暑不能侵,常独行市中,夜或不知其所止。
    往来者欲见之,多不能致,余试使人召之,欣然而来。
    既至,立而不言,与之言不应,使之坐不可,但俯仰熟视传舍堂中,久之而去。

    60 《铁拄杖(并叙)》 宋·苏轼

    柳真龄字安期,闽人也。
    家宝一铁拄杖,如ω栗木,牙节宛转天成,中空有簧,行辄微响。
    柳云得之浙中,相传王审知以遗钱镠,镠以赐一僧。
    柳偶得之以遗余,作此诗谢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