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并载的诗词(385首)

  • 21 《高陵篇(并序)》 明·张绅

    道旁鬼镞飞神丛,狂客贼我人中龙。
    有儿十七心胆雄,意气奄有江之东。
    脐然未熄炎精委,四海英雄为时起。
    十年血战不成功,破面安能作天子。

    22 《二郎回溪词(事载《青田邑志》)》 明·皇甫汸

    谢公永嘉守,在郡宥无为。
    敦赏值令弟,华萼每相携。
    跻险既山顿,穷源亦水嬉。
    溪名沐鹤是,人睹游龙非。

    23 《河浑浑(并序)》 明·黄哲

    河浑浑,发昆仑。
    度沙碛,经中原,喷薄砥柱排龙门,环嵩绝华熊虎奔。
    君不闻汉家博望初寻源,扬旌远涉西塞垣。
    穷探幽讨事奇绝,云是天津银潢之所接。

    24 《高陵篇(并序)》 明·卢熊

    高陵者,吴武烈皇帝所葬,在今平江盘门外三里。
    其妻吴夫人,子长沙桓王,皆附焉。
    至正廿三年冬十一月,熊与同郡沈征君伯熙父访之。
    征君因言:“余向曾过此,闻父老言地属沙湖金氏墓,上

    25 《寄章允载兼柬项思复》 明·宋璲

    忆昔到京畿,与子寓官廨。
    一见即相欢,不翅旧交快。
    维时困道涂,驱车久行迈。
    忽逢弛担初,欣若身脱械。

    26 《杨孟载画竹》 明·徐贲

    江南看竹不为罕,水郭山村常种满。
    东里千竿绕佛亭,西邻万本连书馆。
    密叶分阴小阁深,斜枝度影虚帘短。
    萧疏夜月翠羽凉,摇曳南风鸟声暖。

    27 《春日詹长卿兄弟邀同喻宣仲何主臣东山观伎并》 明·郑琰

    少年何地不淹留,载酒斜阳陌上游。
    鸟向尊前窥豆蔻,客从花外听箜篌。
    离颜对酒人宁醉,别恨关春柳亦愁。
    明日乱山江上路,鹧鸪声里系孤舟。

    28 《谒璿上人(并序)》 唐·王维

    〔上人外人内天。
    不定不乱。
    舍法而渊泊。
    无心而云动。

    29 《李委吹笛?并引?》 宋·苏轼

    .元丰五年十二月十九日,东坡生日也。
    置酒赤壁矶下,踞高峰,俯鹊巢。
    酒酣,笛声起于江上。
    客有郭、石二生,颇知音,谓坡曰:“笛声有新意,非俗工也。

    30 《李委吹笛并引》 宋·苏轼

    山头孤鹤向南飞,载我南游到九疑。
    下界何人也吹笛,可怜时复犯龟兹。

    31 《中隐堂诗(SS〗并叙)》 宋·苏轼

    岐山宰王君绅,其祖故蜀人也,避乱来长安,而遂家焉。
    其居第园有名长安城中,号中隐堂者是也。
    予之长安,王君以书戒其子弟邀予游,且乞诗甚勤,因为作此五篇。
    去蜀初逃难,游秦遂不归。

    32 《薄薄酒二首(并叙)》 宋·苏轼

    胶西先生赵明叔,家贫,好饮,不择酒而醉。
    常云:薄薄酒,胜茶汤,丑丑妇,胜空房。
    其言虽俚,而近乎达,故推而广之以补东州之乐府;既又以为未也,复自和一篇,聊以发览者之一噱云耳。
    薄薄酒,胜茶汤;粗粗布,胜无裳;丑妻恶妾胜空房。

    33 《游净居寺(并叙)》 宋·苏轼

    净居寺,在光山县南四十里大苏山之南、小苏山之北。
    寺僧居仁为余言:齐天保中,僧思惠过此,见父老问其姓,曰苏氏,又得二山名。
    乃叹曰:吾师告我,遇三苏则住。
    遂留结庵。

    34 《东坡八首(并叙)》 宋·苏轼

    余至黄州二年,日以困匮,故人马正卿哀余乏食,为于郡中请故营地数十亩,使得躬耕其中。
    地既久荒为茨棘瓦砾之场,而岁又大旱,垦辟之劳,筋力殆尽。
    释耒而叹,乃作是诗,自愍其勤,庶几来岁之入以忘其劳焉。
    废垒无人顾,颓垣满蓬蒿。

    35 《吊李台卿(并叙)》 宋·苏轼

    李台卿,字明仲,庐州人。
    貌陋甚,性介不群,而博学强记,罕见其比。
    好《左氏》,有《史学考正同异》,多所发明。
    知天文律历,千载之日可坐数也。

    36 《元修菜(并叙)》 宋·苏轼

    菜之美者,有吾乡之巢,故人巢元修嗜之,余亦嗜之。
    元修云:使孔北海见,当复云吾家菜耶?因谓之元修菜。
    余去乡十有五年,思而不可得。
    元修适自蜀来,见余于黄,乃作是诗,使归致其子,而种之东坡之下云。

    37 《岐亭五首(并叙)》 宋·苏轼

    元丰三年正月,余始谪黄州。
    至岐亭北二十五里山上,有白马青盖来迎者,则余故人陈慥季常也,为留五日,赋诗一篇而去。
    明年正月,复往见之,季常使人劳余于中途。
    余久不杀,恐季常之为余杀也,则以前韵作诗,为杀戒以遗季常。

    38 《武昌西山(并叙)》 宋·苏轼

    嘉祐中,翰林学士承旨邓公圣求为武昌令,常游寒溪西山,山中人至今能言之。
    轼谪居黄冈,与武昌相望,亦常往来溪山间。
    元祐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考试馆职,与圣求会宿玉堂,偶话旧事。
    圣求尝作《元次山洼樽铭》刻之岩石,因为此诗,请圣求同赋,当以遗邑人,使刻之铭侧。

    39 《秧马歌(并引)》 宋·苏轼

    过庐陵,见宣德郎致仕曾君安止,出所作《禾谱》。
    文既温雅,事亦详实,惜其有所缺,不谱农器也。
    予昔游武昌,见农夫皆骑秧马。
    以榆枣为腹欲其滑,以楸桐为背欲其轻,腹如小舟,昂其首尾,背如覆瓦,以便两髀,雀跃于泥中,系束藁其首以缚秧。

    40 《秋娘诗并序》 唐·杜牧

    杜秋,金陵女也。
    年十五为李锜妾。
    后锜叛灭,籍之入宫,有宠于景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