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庠校的诗词(13首)

  • 1 《送知府余少卿》 宋·强至

    朝野清风五十年,更留政绩与民传。
    全家只饮东阳水,自古无如太守贤。
    手把耕犁农业劝,足投庠校士风迁。
    弗容惠爱终三载,倍使罢穷恋二天。

    2 《吴大监挽词》 宋·楼钥

    庠校声名早,朝廷誉望尊。
    忠言如日皎,笑语若春温。
    四拥皇华节,屡登金马门。
    用才终不尽,流庆在仍昆。

    3 《沿檄柯山归别张特秀》 宋·楼钥

    我昔志学年,侍亲宦西安。
    弟兄游庠校,见君平生欢。
    君才独颖出,逸驾不可攀。
    夜窗共檠灯,春游合杯盘。

    4 《钱殿撰挽词》 宋·楼钥

    隽誉蜚庠校,孤忠动冕旒。
    捄荒心欲折,忧国鬓先秋。
    惠满长江水,风清八咏楼。
    禁途交一臂,人物等闲休。

    5 《赠袁杰入越》 宋·陈著

    绿发红颜玉雪肤,南风吹送上云衢。
    平生师友相从去,本色功名一笑图。
    庠校元非糊口地,诗书却是护身符。
    颓波世事那堪说,要见人閒有丈夫。

    6 《东都赋》 两汉·班固

    东都主人喟然而叹曰:“痛乎风俗之移人也。
    子实秦人,矜夸馆室,保界河山,信识昭、襄而知始皇矣,乌睹大汉之云为乎?夫大汉之开元也,奋布衣以登皇位,由数期而创万代,盖六籍所不能谈,前圣靡得言焉当此之时,功有横而当天,讨有逆而顺民。
    故娄敬度势而献其说,萧公权宜而拓其制。
    时岂泰而安之哉,计不得以已也。

    叙事议论

    7 《声无哀乐论》 两汉·嵇康

    有秦客问于东野主人曰:「闻之前论曰:『治世之音安以乐,亡国之音哀以思。
    』夫治乱在政,而音声应之;故哀思之情,表于金石;安乐之象,形于管弦也。
    又仲尼闻韶,识虞舜之德;季札听弦,知众国之风。
    斯已然之事,先贤所不疑也。

    感叹生命

    8 《益州夫子庙碑》 唐·王勃

    述夫帝车南指,遁七曜於中阶;华盖西临,藏五?於太甲。
    虽复星辰荡越,三元之轨躅可寻;雷雨沸腾,六气之经纶有序。
    然则抚铜浑而观变化,则万象之动不足多也;握瑶镜而临事业,则万机之凑不足大也。
    故知功有所服,龟龙不能谢鳞介之尊;器有所归,江汉不能窃朝宗之柄。

    9 《益州夫子庙碑》 唐·王勃

    述夫帝车南指,遁七曜於中阶;华盖西临,藏五?於太甲。
    虽复星辰荡越,三元之轨躅可寻;雷雨沸腾,六气之经纶有序。
    然则抚铜浑而观变化,则万象之动不足多也;握瑶镜而临事业,则万机之凑不足大也。
    故知功有所服,龟龙不能谢鳞介之尊;器有所归,江汉不能窃朝宗之柄。

    10 《赠仙居宰陈述古》 宋·郑穆

    我爱仙居宰,隆时起四方。
    青衿游户闼,逢掖在轩堂。
    自昔风蛮貊,于今邑校庠。
    贺衙闻劝学,耆耋涕彷徨。

    11 《次韵何思召求中江县学额》 宋·李石

    九州多士各有贡,大小之物随土宜。
    养材学校此其本,背本逐末宁不悲。
    偏将土木奉释老,尽室奔走愚无知。
    君子居乡有宓贱,小人愿学如樊迟。

    12 《赵氏鄮山书院诗》 宋·方回

    国学在国,乡校在乡。
    在遂曰序,在党曰庠。
    虞夏殷周,厥制弥详。
    家亦有塾,以修以藏。

    13 《遂安县兴学和詹本仁见赠诗》 宋·孙应时

    万物野马相追奔,百年梦境更起仆。
    是中诸妄要扫刮,努力良心自成就。
    舞雩春风沂水侧,当日群公切磋究。
    大途九轨自可识,广居安宅宁当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