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声无哀乐论》 两汉·嵇康
有秦客问于东野主人曰:「闻之前论曰:『治世之音安以乐,亡国之音哀以思。
』夫治乱在政,而音声应之;故哀思之情,表于金石;安乐之象,形于管弦也。
又仲尼闻韶,识虞舜之德;季札听弦,知众国之风。
斯已然之事,先贤所不疑也。
感叹生命
2
《挽通守陈帑院》 宋·王柏
羌西屴之屹然兮,钟此奇才。
方世道之纬繣兮,弃骐骥而驾驽骀。
以一尉而诛二凶兮,定异言之喧豗。
炯此念而安民兮,皇恤乎身灾。
5
《开梅山》 宋·晁补之
开梅山,梅山开自熙宁之五年。
其初连峰上参天,峦崖盘崄阂群蛮。
南北之帝凿混元,此山不圯藏云烟。
跻攀鸟道出荟蔚,下视蛇脊相夤缘。
7
《旅次感事》 宋·方回
溪港周遭曲,田原迤逦赊。
猿猱崖刻削,乌鸟树槎牙。
近水皆宜竹,先春已报茶。
千村经劫火,万境叹虚花。
14
《郊居言志》 唐·韦应物
负暄衡门下,望云归远山。
但要尊中物,馀事岂相关。
交无是非责,且得任疏顽。
日夕临清涧,逍遥思虑闲。
16
《哭刘言史》 唐·孟郊
诗人业孤峭,饿死良已多。
相悲与相笑,累累其奈何。
精异刘言史,诗肠倾珠河。
取次抱置之,飞过东溟波。
19
《春日言怀》 唐·许棠
东风万物新,独未到幽人。
赋命自多蹇,阳和非不均。
五陵三月暮,百越一家贫。
早误闲眠处,无愁异此身。
感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