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录奏的诗词(34首)

  • 1 《山居感旧百韵》 宋·岳珂

    昔在淳熙日,中兴最盛年。
    身逢千载运,眼见五朝天。
    楚甸当澄按,岷江极泝沿。
    经途俱极险,问字始能言。

    2 《送冯著受李广州署为录事》 唐·韦应物

    郁郁杨柳枝,萧萧征马悲。
    送君灞陵岸,纠郡南海湄。
    名在翰墨场,群公正追随。
    如何从此去,千里万里期。

    3 《通旟(七言绝句一百首,录十首)》 明·阮汉闻

    杀人如草绝炊烟,哨马公然骤邑堧。
    共说扶亭登奏后,霜髅沟血尽闻天。

    4 《拟古诗七十首(录一十三首)》 明·盛时泰

    陈思王植赠友往祚颓已久,大业缅方新。
    仰视圣皇德,承胤为我亲。
    暇日荷休明,高馆集众宾。
    中厨列庖馔,水陆备鲜鳞。

    5 《沁园春·奏捷淮堧》 宋·无名氏

    奏捷淮堧,勒功燕石,鼓吹凯旋。
    正归班玉笋,花袍方卸,彩衣亟著,忠孝双全。
    清德独高,皇心简注,燕寝凝香朱两幡。
    君王问,录屏风姓字,趣对金銮。

    6 《和周少隐实录院对竹三首》 宋·王之道

    窗寒疏竹共萧骚,可笑圆荷着露凋。
    实录成书辉日月,奉常新乐奏咸韶。
    佳篇千里来青琐,好梦连宵到绮寮。
    湖海固应聊尔耳,伫看丹诏下公朝。

    7 《曾耆英录先提举著述及屠龙禾谱与先世志文见》 宋·赵蕃

    试用初如江发源,斯人欠使百其年。
    有孙解保书如束,过我不嫌寒乏毡。
    郡守旧闻曾奏疏,乡人今日有经筵。
    纵云录后有前例,循吏艺文应并编。

    8 《奉和杜相公太清宫纪事陈诚上李相公十六韵(杜元颖也)》 唐·韩愈

    耒耜兴姬国,輴欙建夏家。
    在功诚可尚,于道讵为华。
    象帝威容大,仙宗宝历赊。
    卫门罗戟槊,图壁杂龙蛇。

    9 《和答诗十首·和阳城驿》 唐·白居易

    商山阳城驿,中有叹者谁。
    云是元监察,江陵谪去时。
    忽见此驿名,良久涕欲垂。
    何故阳道州,名姓同于斯。

    10 《紫毫笔-讥失职也》 唐·白居易

    紫毫笔,尖如锥兮利如刀。
    江南石上有老兔,吃竹饮泉生紫毫。
    宣城之人采为笔,千万毛中拣一毫。

    11 《霓裳羽衣舞歌》 唐·白居易

    我昔元和侍宪皇,曾陪内宴宴昭阳。
    千歌万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
    舞时寒食春风天,玉钩栏下香案前。
    案前舞者颜如玉,不著人间俗衣服。

    叙事音乐舞蹈

    12 《圣政纪颂》 唐·来鹄

    三皇不书,五帝不纪。
    有圣有神,风销日已。
    何教何师,生来死止。

    13 《句》 唐·曹松

    追游若遇三清乐,行从应妨一日春。
    (李肇《国史补》
    云:曲江大会,先牒教坊,请奏上御紫云楼观焉。
    时或拟作乐,则为之移日,故曹松诗云云)

    14 《句》 唐·刘洞

    千里长江皆渡马,十年养士得何人。
    翻忆潘郎章奏内,愔愔日暮好沾巾。
    (《江南野录》:
    金陵受围,洞为七言诗,榜路傍云云。

    15 《宫词(梨园子弟以下四十一首一作王珪诗)》 唐·花蕊夫人

    五云楼阁凤城间,花木长新日月闲。
    三十六宫连内苑,太平天子住昆山。
    会真广殿约宫墙,楼阁相扶倚太阳。
    净甃玉阶横水岸,御炉香气扑龙床。

    16 《玉台新咏序》 南北朝·徐陵

    夫凌云概日,由余之所未窥;千门万户,张衡之所曾赋。
    周王璧台之上,汉帝金屋之中,玉树以珊瑚为枝,珠帘以玳瑁为匣。
    其中有丽人焉。
    其人也:五陵豪族,充选掖庭;四姓良家,驰名永巷。

    咏物写鸟思乡

    17 《霍光传(节选)》 两汉·班固

    霍光,字子孟,票骑将军去病弟也。
    父中孺,河东平阳人也,以县吏给事平阳侯家,与侍者卫少儿私通而生去病。
    中孺吏毕归家,娶妇生光,因绝不相闻。
    久之,少儿女弟子夫得幸于武帝,立为皇后,去病以皇后姊子贵幸。

    传记

    18 《与吴质书》 魏晋·曹丕

    二月三日,丕白。
    岁月易得,别来行复四年。
    三年不见,《东山》犹叹其远,况乃过之,思何可支!虽书疏往返,未足解其劳结。
    昔年疾疫,亲故多离其灾,徐、陈、应、刘,一时俱逝,痛可言邪?昔日游处,行则连舆,止则接席,何曾须臾相失!每至觞酌流行,丝)
    竹并奏,酒酣耳热,仰而赋诗,当此之时,忽然不自知乐也。

    书信思友

    19 《声无哀乐论》 两汉·嵇康

    有秦客问于东野主人曰:「闻之前论曰:『治世之音安以乐,亡国之音哀以思。
    』夫治乱在政,而音声应之;故哀思之情,表于金石;安乐之象,形于管弦也。
    又仲尼闻韶,识虞舜之德;季札听弦,知众国之风。
    斯已然之事,先贤所不疑也。

    感叹生命

    20 《益州夫子庙碑》 唐·王勃

    述夫帝车南指,遁七曜於中阶;华盖西临,藏五?於太甲。
    虽复星辰荡越,三元之轨躅可寻;雷雨沸腾,六气之经纶有序。
    然则抚铜浑而观变化,则万象之动不足多也;握瑶镜而临事业,则万机之凑不足大也。
    故知功有所服,龟龙不能谢鳞介之尊;器有所归,江汉不能窃朝宗之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