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役得的诗词(552首)

  • 161 《水龙吟(送人归江西)》 宋·静山

    片帆天际归舟,好风动、吹来消息。
    浪间双将,回头春沙,去来几日。
    十八滩头,水飞如舞,石才如壁。
    把连樯白粲,等闲卸却,更呼取、艅艎入。

    162 《圈虎行》 清·黄景仁

    都门岁首陈百技,鱼龙怪兽罕不备;
    何物市上游手儿,役使山君作儿戏。
    初舁虎圈来广场,倾城观者如堵墙;
    四周立栅牵虎出,毛拳耳戢气不扬。

    地方咏史怀古感慨

    163 《除放自石湖归苕溪》 宋·姜夔

    美人台上昔欢娱,今日空台望五湖。
    残雪未融青草死,苦无麋鹿过姑苏。
    黄帽传呼睡不成,投稿细细激流冰。
    分明旧泊江南岸,舟尾春风飐客灯。

    古诗三百首怀念孤独

    164 《归去来兮辞·并序》 魏晋·陶渊明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
    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
    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高中文言文古文观止抒情向往归隐田园

    165 《浣溪沙·露白蟾明又到秋》 五代·顾敻

    露白蟾明又到秋,佳期幽会两悠悠,梦牵情役几时休?
    记得泥人微敛黛,无言斜倚小书搂,暗思前事不胜愁!

    秋天思念

    166 《咏百八塔》 清·俞益谟

    《阿育王经》言:诸佛灭渡后,昼夜役鬼神造塔五千四十八所,意者是即其数欤。
    然海内郡县所见寥寥,独兹百八聚于一区,厥义未必无谓。
    余生斯长斯,靡所究竟,率成俚句,请质高明。
    百八浮图信异哉,无今无古壮山隈。

    咏物

    167 《七夕歌》 宋·张耒

    人间一叶梧桐飘,蓐收行秋回斗杓。
    神宫召集役灵鹊,直渡天河云作桥。
    桥东美人天帝子,机杼年年劳玉指。
    织成云雾紫绡衣,辛苦无欢容不理。

    七夕节叙事爱情故事

    168 《送石昌言使北引》 宋·苏洵

    昌言举进士时,吾始数岁,未学也。
    忆与群儿戏先府君侧,昌言从旁取枣栗啖我;家居相近,又以亲戚故,甚狎。
    昌言举进士,日有名。
    吾后渐长,亦稍知读书,学句读、属对、声律,未成而废。

    离别序文

    169 《送虚白上人序》 明·高启

    余始不欲与佛者游,尝读东坡所作《勤上人诗序》,见其称勤之贤曰:“使勤得列于士大夫之间,必不负欧阳公。
    ”余于是悲士大夫之风坏已久,而喜佛者之有可与游者。
    去年春,余客居城西,读书之暇,因往云岩诸峰间,求所谓可与游者,而得虚白上人焉。
    虚白形癯而神清,居众中不妄言笑。

    送别序文

    170 《东城送运判马察院》 宋·梅尧臣

    春风骋巧如翦刀,先裁杨柳后杏桃。
    圆尖作瓣得疏密,颜色又染燕脂牢。
    黄鹂未鸣鸠欲雨,深园静墅声嗷嗷。
    役徒开汴前日放,亦将决水归河槽。

    送别友情写人忧国忧民

    171 《送孟东野序》 唐·韩愈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
    水之无声,风荡之鸣。
    其跃也,或激之;其趋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
    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

    古文观止议论序文

    172 《送薛存义序》 唐·柳宗元

    河东薛存义将行,柳子载肉于俎,崇酒於觞,追而送之江浒,饮食之。
    且告曰:“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职乎?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
    凡民之食于土者,出其什一佣乎吏,使司平于我也。
    今我受其直,怠其事者,天下皆然。

    送别序文

    173 《进学解》 唐·韩愈

    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曰:“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
    拔去凶邪,登崇畯良。
    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

    古文观止劝学抒怀怀才不遇

    174 《齐宣王见颜斶/颜斶说齐王》 先秦·佚名

    齐宣王见颜斶,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说。
    左右曰:“王,人君也。
    斶,人臣也。
    王曰‘斶前’,亦曰‘王前’,可乎?”斶对曰:“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

    古文观止对话劝谏

    175 《游侠列传序》 两汉·司马迁

    韩子曰:“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
    ”二者皆讥,而学士多称于世云。
    至如以术取宰相、卿、大夫,辅翼其世主,功名俱著于《春秋》,固无可言者。
    及若季次、原宪,闾巷人也,读书怀独行君子之德,义不苟合当世,当世亦笑之。

    古文观止游侠传记

    176 《论贵粟疏》 两汉·晁错

    圣王在上,而民不冻饥者,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也,为开其资财之道也。
    故尧、禹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而国亡捐瘠者,以畜积多而备先具也。
    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汤、禹,加以亡天灾数年之水旱,而畜积未及者,何也?地有遗利,民有余力,生谷之土未尽垦,山泽之利未尽出也,游食之民未尽归农也。
    民贫,则奸邪生。

    古文观止议论农业策略

    177 《谏太宗十思疏》 唐·魏征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望国 一作:思国)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古文观止高中文言文劝谏寓理

    178 《争臣论》 唐·韩愈

    或问谏议大夫阳城于愈,可以为有道之士乎哉?学广而闻多,不求闻于人也。
    行古人之道,居于晋之鄙。
    晋之鄙人,熏其德而善良者几千人。
    大臣闻而荐之,天子以为谏议大夫。

    古文观止议论写人

    179 《梓人传》 唐·柳宗元

    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
    有梓人款其门,愿佣隙宇而处焉。
    所职,寻、引、规、矩、绳、墨,家不居砻斫之器。
    问其能,曰:“吾善度材,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短长之宜,吾指使而群工役焉。

    古文观止写人故事寓理

    180 《胠箧》 先秦·庄周

    将为胠箧、探囊、发匮之盗而为守备,则必摄缄縢、固扃鐍;此世俗之所谓知也。
    然而巨盗至,则负匮、揭箧、担囊而趋;唯恐缄縢扃鐍之不固也。
    然则乡之所谓知者,不乃为大盗积者也?故尝试论之,世俗之所谓知者,有不为大盗积者乎?所谓圣者,有不为大盗守者乎?何以知其然邪?昔者齐国邻邑相望,鸡狗之音相闻,罔罟之所布,耒耨之所刺,方二千余里。
    阖四竟之内,所以立宗庙、社稷,治邑、屋、州、闾、乡、曲者,曷尝不法圣人哉?然而田成子一旦杀齐君而盗其国。

    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