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怪怖的诗词(19首)

  • 1 《初晓明朗,忽然雾起,已而日出,光景奇怪》 宋·杨万里

    明发望远山,一一粲可数。
    幽人萌望心,便被山灵妒。
    逡巡出神通,变化足惊怖。
    初将兜罗绵,擘作霏微絮。

    2 《琴曲歌辞·胡笳十八拍》 唐·刘商

    汉室将衰兮四夷不宾,动干戈兮征战频。
    哀哀父母生育我,见离乱兮当此辰。
    纱窗对镜未经事,将谓珠帘能蔽身。

    3 《荆轲刺秦王》 两汉·刘向 编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高中文言文历史故事

    4 《报任少卿书/报任安书》 两汉·司马迁

    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恳恳。
    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也。
    仆虽罢驽,亦尝侧闻长者之遗风矣。

    古文观止叙事议论抒怀

    5 《柳毅传》 唐·李朝威

    仪凤中,有儒生柳毅者,应举下第,将还湘滨。
    念乡人有客于泾阳者,遂往告别。
    至六七里,鸟起马惊,疾逸道左。
    又六七里,乃止。

    高中文言文爱情神话故事

    6 《野庙碑》 唐·陆龟蒙

    碑者,悲也。
    古者悬而窆,用木。
    后人书之以表其功德,因留之不忍去,碑之名由是而得。
    自秦汉以降,生而有功德政事者,亦碑之,而又易之以石,失其称矣。

    讽刺小品文

    7 《西京赋》 两汉·张衡

    有冯虚公子者,心侈体忲,雅好博古,学乎旧史氏,是以多识前代之载。
    言于安处先生曰:夫人在阳时则舒,在阴时则惨,此牵乎天者也。
    处沃土则逸,处瘠土则劳,此系乎地者也。
    惨则鲜于欢,劳则褊于惠,能违之者寡矣。

    叙事抒情赞扬国家

    8 《忆山送人》 宋·苏洵

    少年喜奇迹,落拓鞍马间。
    纵目视天下,爱此宇宙宽。
    山川看不厌,浩然遂忘还。
    岷峨最先见,晴光厌西川。

    9 《蜀道自勉》 宋·石介

    潮阳章烟墨,去京路八千。
    吏部有大功,得罪斥守藩。
    朝冲江雾行,夜枕江涛眠。
    蛟蜃作怪变,时时攀船舷。

    10 《自公安至云南辰沅道中谒山王祠》 明·郭登

    山王庙在山深处,鸦乌乱啼乌桕树。
    神威狰狞怖杀人,朱吻长牙眉倒竖。
    红绡抹头袍袖结,手挪黄蛇啖其舌。
    短碑不题神姓名,芜词漫书唐岁月。

    11 《闭户》 宋·陆游

    老人闭户动经月,嬾就东家借蹇驴。
    身後有名岂如酒,体中不佳聊读书。
    秦王开图见匕首,汉相徇市载厨车。
    人间忧怖古如此,莫怪荒畦常荷锄。

    12 《送苏子美》 宋·梅尧臣

    勇为江海行,风波曾不惧。
    但欲寻名山,扁舟无定处。
    南有鹏若鴞,嶮有石若锯。
    毒草见人摇,短狐逢影怒。

    13 《蒲生钟馗》 宋·文同

    寒风酸号月惨苦,枭飞狐鸣满墟墓,丛棘乱礓翳野雾。
    古社秃剥倒枯树,下有三鬼相啸聚,初行谁家作{外门内主}忤。

    14 《有感》 宋·朱翌

    退之传毛颖,步骤过迁固。
    当时不入眼,怪笑且惊怖。
    柳州极不平,裁书细说喻。
    浮云蔽两曜,凭虚亦暂驻。
    何伤黄道行,终古行元气聚。
    呜呼古今一,吾其秘缃素。

    15 《晓乘大雾访仲固》 宋·胡寅

    稚金不耐老火铸,有烈秋阳尚骄倨。
    汗流亭午忆凄风,气应佳辰欣白露。
    朝来开窗迷眼界,雾色无边莽回互。
    谁为夜半有力者,窍负群山著何处。

    16 《峡中赋百韵》 宋·李流谦

    振奇欲何夸,颇疑造物者。
    两山擘其间,放此江东泻。
    不知太古前,宇宙孰坏冶。
    疏凿著夏书,固自人力假。

    17 《舟行》 宋·赵蕃

    夜来投宿定花浦,乞晓占风更前迈。
    波涛汹涌势莫遏。
    顾视吾舟真若芥。
    是时霜威甚可怖,篙师战缩不可耐。

    18 《稚虎》 宋·方回

    槛车二稚虎,舁者过墙外。
    犬何自知之,怖栗窜墙内。
    万物各有气,遥感不待对。
    玉宝潜地底,九霄露光怪。
    一夫全其神,山灵百妖退。
    矧乃重华时,济济夔龙会。

    19 《普庵家宝》 宋·释印肃

    普庵家宝,不著寻讨。
    迷时不见,在处烦恼。
    悟时无相,如日杲杲。
    取舍不得,自然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