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恒规的诗词(18首)

  • 1 《暮春宜阳郡斋愁坐,忽枉刘七侍御新诗,因以酬答》 唐·李嘉祐

    子规夜夜啼槠叶,远道逢春半是愁。
    芳草伴人还易老,落花随水亦东流。
    山临睥睨恒多雨,地接潇湘畏及秋。
    唯羡君为周柱史,手持黄纸到沧洲。

    2 《元和圣德诗》 唐·韩愈

    皇帝即阼,物无违拒。
    曰旸而旸,曰雨而雨。
    维是元年,有盗在夏。

    3 《寄崔二十六立之》 唐·韩愈

    西城员外丞,心迹两屈奇。
    往岁战词赋,不将势力随。
    下驴入省门,左右惊纷披。
    傲兀坐试席,深丛见孤罴。

    4 《答孟郊》 唐·韩愈

    规模背时利,文字觑天巧。
    人皆馀酒肉,子独不得饱。
    才春思已乱,始秋悲又搅。
    朝餐动及午,夜讽恒至卯。

    5 《寄崔二十六立之》 唐·韩愈

    西城员外丞,心迹两屈奇。
    往岁战词赋,不将势力随。
    下驴入省门,左右惊纷披。
    傲兀坐试席,深丛见孤罴。

    6 《答孟郊》 唐·韩愈

    规模背时利,文字觑天巧。
    人皆馀酒肉,子独不得饱。
    才春思已乱,始秋悲又搅。
    朝餐动及午,夜讽恒至卯。

    7 《太常观阅骠国新乐》 唐·胡直钧

    异音来骠国,初被奉常人。
    才可宫商辨,殊惊节奏新。
    转规回绣面,曲折度文身。
    舒散随鸾吹,喧呼杂鸟春。
    襟衽怀旧识,丝竹变恒陈。
    何事留中夏,长令表化淳。

    8 《三都赋》 魏晋·左思

    总序
    盖诗有六义焉,其二曰赋。
    杨雄曰:“诗人之赋丽以则。
    ”班固曰:“赋者,古诗之流也。

    辞赋精选地名言志讽刺

    9 《劝学》 先秦·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pù),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高中文言文议论学习勉励

    10 《送石处士序》 唐·韩愈

    河阳军节度、御史大夫乌公,为节度之三月,求士于从事之贤者。
    有荐石先生者。
    公曰:“先生何如?”曰:“先生居嵩、邙、瀍、谷之间,冬一裘,夏一葛,食朝夕,饭一盂,蔬一盘。
    人与之钱,则辞;请与出游,未尝以事免;劝之仕,不应。

    古文观止规劝序文

    11 《进学解》 唐·韩愈

    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曰:“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
    拔去凶邪,登崇畯良。
    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

    古文观止劝学抒怀怀才不遇

    12 《益州夫子庙碑》 唐·王勃

    述夫帝车南指,遁七曜於中阶;华盖西临,藏五?於太甲。
    虽复星辰荡越,三元之轨躅可寻;雷雨沸腾,六气之经纶有序。
    然则抚铜浑而观变化,则万象之动不足多也;握瑶镜而临事业,则万机之凑不足大也。
    故知功有所服,龟龙不能谢鳞介之尊;器有所归,江汉不能窃朝宗之柄。

    13 《益州夫子庙碑》 唐·王勃

    述夫帝车南指,遁七曜於中阶;华盖西临,藏五?於太甲。
    虽复星辰荡越,三元之轨躅可寻;雷雨沸腾,六气之经纶有序。
    然则抚铜浑而观变化,则万象之动不足多也;握瑶镜而临事业,则万机之凑不足大也。
    故知功有所服,龟龙不能谢鳞介之尊;器有所归,江汉不能窃朝宗之柄。

    14 《观棋大吟》 宋·邵雍

    人有精游艺,予尝观弈棋。
    筭馀知造化,着外见几微。
    好胜心无已,争先意不低。
    当人尽宾主,对面如蛮夷。

    15 《为人赋横舟二首》 宋·陈容

    黄头子,捩柁听吾语。
    三老驾三翼,叠鼓峭帆看风色。
    一千水,归黄河,世无客星泛灵槎。

    16 《太仓隆福寺创观音院以诗百韵寄妙观大师且呈》 宋·郏亶

    珍重妙观师,书来再三读。
    不蒙促归计,乃忧旷笺牍。
    疑师未相知,待我尚尘俗。
    窃闻构新殿,东畔建廊屋。

    17 《闻叶正则阅藏经次其送客韵以问之》 宋·陈傅良

    顺水去吴会,逆水来夔门。
    万古逆顺舟,以斗占旦昏。
    曩余好百家,信不及鲁论。
    初亦半喜愕,久之乍亡存。

    18 《逍遥咏》 宋·宋太宗

    发愿行平等,天观必照知。
    贪嗔常不见,善恶岂相规。
    利益恒将正,勿教乱所思。
    因缘如响合,变化杳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