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惑世的诗词(144首)

  • 41 《西征赋》 魏晋·潘安

    岁次玄枵,月旅蕤宾,丙丁统日,乙未御辰。
    潘子凭轼西征,自京徂秦。
    乃喟然叹曰:古往今来,邈矣悠哉!寥廓惚恍,化一气而甄三才。
    此三才者,天地人道。

    咏史写景

    42 《仙掌铭》 唐·独孤及

    阴阳开阖,元气变化,泄为百川,凝为崇山,山川之作,与天地并,疑有真宰而未知尸其功者。
    有若巨灵赑屃,攘臂其间,左排首阳,右拓太华,绝地轴使中裂,坼山脊为两道,然后导河而东,俾无有害,留此巨迹于峰之巅。
    后代揭厉于玄踪者,聆其风而骇之,或谓诙诡不经,存而不议。
    及以为学者拘其一域,则惑于余方。

    43 《咏怀八十二首》 魏晋·阮籍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抒情

    44 《游褒禅山记》 宋·王安石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高中文言文古文观止纪游写景感悟

    45 《过秦论》 两汉·贾谊

    上篇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高中文言文古文观止议论

    46 《代白头吟》 南北朝·鲍照

    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
    何惭宿昔意,猜恨坐相仍。
    人情贱恩旧,世义逐衰兴。
    毫发一为瑕,丘山不可胜。

    咏史怀古写人感慨

    47 《祁奚请免叔向》 先秦·左丘明

    栾盈出奔楚。
    宣子杀羊舌虎,囚叔向。
    人谓叔向曰:“子离于罪,其为不知乎?”叔向曰:“与其死亡若何?诗曰:‘优哉游哉,聊以卒岁。
    ’知也。

    古文观止写人品格

    48 《苏秦以连横说秦》 先秦·佚名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肴、函之固。
    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
    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
    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

    古文观止故事写人

    49 《伯夷列传》 两汉·司马迁

    夫学者载籍极博。
    尤考信于六艺。
    《诗》、《书》虽缺,然虞、夏之文可知也。
    尧将逊位,让于虞舜,舜、禹之间,岳牧咸荐,乃试之于位,典职数十年,功用既兴,然后授政。

    古文观止写人传记

    50 《屈原列传》 两汉·司马迁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为楚怀王左徒。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古文观止写人传记

    51 《报任少卿书/报任安书》 两汉·司马迁

    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恳恳。
    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也。
    仆虽罢驽,亦尝侧闻长者之遗风矣。

    古文观止叙事议论抒怀

    52 《治安策》 两汉·贾谊

    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若其它背理而伤道者,难遍以疏举。
    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
    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
    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本末舛逆,首尾衡决,国制抢攘,非甚有纪,胡可谓治!陛下何不一令臣得熟数之于前,因陈治安之策,试详择焉!夫射猎之娱,与安危之机孰急?使为治劳智虑,苦身体,乏钟鼓之乐,勿为可也。

    古文观止策略公文

    53 《狱中上梁王书》 两汉·邹阳

    臣闻忠无不报,信不见疑,臣常以为然,徒虚语耳。
    昔荆轲慕燕丹之义,白虹贯日,太子畏之;卫先生为秦画长平之事,太白食昴,昭王疑之。
    夫精变天地而信不谕两主,岂不哀哉!今臣尽忠竭诚,毕议愿知,左右不明,卒从吏讯,为世所疑。
    是使荆轲、卫先生复起,而燕、秦不寤也。

    古文观止写人品格寓理

    54 《圬者王承福传》 唐·韩愈

    圬之为技贱且劳者也。
    有业之,其色若自得者。
    听其言,约而尽。
    问之,王其姓。

    古文观止议论规劝

    55 《讳辩》 唐·韩愈

    愈与李贺书,劝贺举进士。
    贺举进士有名,与贺争名者毁之,曰贺父名晋肃,贺不举进士为是,劝之举者为非。
    听者不察也,和而唱之,同然一辞。
    皇甫湜曰:“若不明白,子与贺且得罪。

    古文观止避讳说理

    56 《五代史宦官传序》 宋·欧阳修

    自古宦者乱人之国,其源深于女祸。
    女,色而已,宦者之害,非一端也。
    盖其用事也近而习,其为心也专而忍。
    能以小善中人之意,小信固人之心,使人主必信而亲之。

    古文观止史论传记序文

    57 《贾谊论》 宋·苏轼

    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
    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
    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
    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古文观止议论写人壮志难酬

    58 《放鹤亭记》 宋·苏轼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
    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
    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
    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

    古文观止隐逸生活

    59 《潮州韩文公庙碑》 宋·苏轼

    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
    是皆有以参天地之化,关盛衰之运,其生也有自来,其逝也有所为。
    故申、吕自岳降,傅说为列星,古今所传,不可诬也。
    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古文观止碑文赞颂写人

    60 《寄欧阳舍人书》 宋·曾巩

    巩顿首再拜,舍人先生:去秋人还,蒙赐书及所撰先大父墓碑铭。
    反复观诵,感与惭并。
    夫铭志之著于世,义近于史,而亦有与史异者。
    盖史之于善恶,无所不书,而铭者,盖古之人有功德材行志义之美者,惧后世之不知,则必铭而见之。

    古文观止感恩书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