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日历表的诗词(94首)

  • 1 《至日拜表》 宋·孔武仲

    终阙横霄瑞霭重,千官拜表未央官。
    琤瑽玉佩侵寒漏,缥缈炉烟压晓风。
    汉历敢期随日永,尧龄共祝与天同。
    贱生亦与华封祝,遥望清光斗极中。

    2 《陈情表》 魏晋·李密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高中文言文古文观止抒情散文

    3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两汉·司马迁

    正义高祖初定天下,表明有功之臣而侯之,若萧、曹等。
    太史公曰:古者人臣功有五品,以德立宗庙、定社稷曰勋,以言曰劳,用力曰功,明其等曰伐,积日曰阅。
    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宁,爰及苗裔。
    ”始未尝不欲固其根本,而枝叶稍陵夷衰微也。

    古文观止历史故事寓理

    4 《谏迎佛骨表》 唐·韩愈

    臣某言:伏以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后汉时流入中国,上古未尝有也。
    昔者黄帝在位百年,年百一十岁;少昊在位八十年,年百岁;颛顼在位七十九年,年九十八岁;帝喾在位七十年,年百五岁;帝尧在位九十八年,年百一十八岁;帝舜及禹,年皆百岁。
    此时天下太平,百姓安乐寿考,然而中国未有佛也。
    其后殷汤亦年百岁,汤孙太戊在位七十五年,武丁在位五十九年,书史不言其年寿所极,推其年数,盖亦俱不减百岁。

    劝谏

    5 《清明日遣三儿奠李文正公墓时上疏乞归未报》 明·顾清

    三年不拜先生墓,一滴尤伤此日心。
    古道曲村犹历历,旧松新桧想森森。
    周旋未敢遗言坠,阅历空嗟往迹深。
    愿乞明灵表衷素,早教藜葛返初林。

    6 《九日登辟支岩过丁元晖给事墓及仲弟新阡二首》 宋·刘克庄

    历历向时游览处,重来年已迫桑榆。
    大衾尚欲同林下,华表安知忽路隅。
    自古曾悲摘瓜蔓,即今不共插茱萸。
    人生患不高年尔,到得年高万感俱。

    7 《六月二十一日内引赐对缉熙殿玉音宣问漏下数》 宋·岳珂

    单轺从此历湖阴,自愧便蕃圣泽深。
    赠策不烦秦士叹,埋轮聊见汉臣心。
    主忧未解诚知辱,民瘵犹思力不任。
    表语拳拳美怀报,用中聊以当虞箴。

    8 《中宗祀昊天乐章·豫和》 唐·佚名

    天之历数归睿唐,顾惟菲德钦昊苍。
    撰吉日兮表殷荐,冀神鉴兮降闓阳。

    9 《郊庙歌辞·朝日乐章·迎神》 唐·佚名

    太阳朝序,王宫有仪。
    蟠桃彩驾,细柳光驰。
    轩祥表合,汉历彰奇。
    礼和乐备,神其降斯。

    10 《蓦山溪(登历阳城楼)》 宋·蔡伸

    孤城暮角,落日边声静。
    醉袖拂危阑,对天末、孤云愁凝。
    吴津楚望,表里抱江山,山隐隐,水迢迢,满目江南景。
    羁怀易感,往事伤重省。

    七夕节神话少妇

    11 《送刑部韩员外同年致仕归华山》 宋·王禹偁

    抗表辞乌府,归山鬓未秋。
    朝簪还獬豸,尘世谢蜉蝣。
    拂袖人生事,县车帝命优。
    名光新日历,官占好词头。

    12 《赠郡经历韩君美》 宋·陈著

    易为六经彝训祖,诗关万里风化机。
    周孔派外谁复得,商赐言后知者谁。
    穿凿簸弄到今日,家自为诗人自易。
    数不及理数亦妄,吟而无用吟何益。

    13 《正气歌》 宋·文天祥

    余囚北庭,坐一土室。
    室广八尺,深可四寻。
    单扉低小,白间短窄,污下而幽暗。
    当此夏日,诸气萃然:雨潦四集,浮动床几,时则为水气;涂泥半朝,蒸沤历澜,时则为土气;乍晴暴热,风道四塞,时则为日气;檐阴薪爨,助长炎虐,时则为火气;仓腐寄顿,陈陈逼人,时则为米气;骈肩杂遝,腥臊汗垢,时则为人气;或圊溷、或毁尸、或腐鼠,恶气杂出,时则为秽气。

    咏史怀古爱国

    14 《报任少卿书/报任安书》 两汉·司马迁

    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恳恳。
    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也。
    仆虽罢驽,亦尝侧闻长者之遗风矣。

    古文观止叙事议论抒怀

    15 《西征赋》 魏晋·潘安

    岁次玄枵,月旅蕤宾,丙丁统日,乙未御辰。
    潘子凭轼西征,自京徂秦。
    乃喟然叹曰:古往今来,邈矣悠哉!寥廓惚恍,化一气而甄三才。
    此三才者,天地人道。

    咏史写景

    16 《治安疏》 明·海瑞

    户部云南清吏司主事臣海瑞谨奏;为直言天下第一事,以正君道、明臣职,求万世治安事:君者,天下臣民万物之主也。
    惟其为天下臣民万物之主,责任至重。
    凡民生利病,一有所不宜,将有所不称其任。
    是故事君之道宜无不备,而以其责寄臣工,使之尽言焉。

    奏疏

    17 《与吴质书》 魏晋·曹丕

    二月三日,丕白。
    岁月易得,别来行复四年。
    三年不见,《东山》犹叹其远,况乃过之,思何可支!虽书疏往返,未足解其劳结。
    昔年疾疫,亲故多离其灾,徐、陈、应、刘,一时俱逝,痛可言邪?昔日游处,行则连舆,止则接席,何曾须臾相失!每至觞酌流行,丝)
    竹并奏,酒酣耳热,仰而赋诗,当此之时,忽然不自知乐也。

    书信思友

    18 《百丈山记》 宋·朱熹

    登百丈山三里许,右俯绝壑,左控垂崖,垒石为磴,十余级乃得度。
    山之胜,盖自此始。
    循磴而东,即得小涧。
    石梁跨于其上。

    游记写景山水

    19 《声无哀乐论》 两汉·嵇康

    有秦客问于东野主人曰:「闻之前论曰:『治世之音安以乐,亡国之音哀以思。
    』夫治乱在政,而音声应之;故哀思之情,表于金石;安乐之象,形于管弦也。
    又仲尼闻韶,识虞舜之德;季札听弦,知众国之风。
    斯已然之事,先贤所不疑也。

    感叹生命

    20 《登江中孤屿》 南北朝·谢灵运

    江南倦历览,江北旷周旋。
    怀新道转迥,寻异景不延。
    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
    云日相晖映,空水共澄鲜。
    表灵物莫赏,蕴真谁为传。
    想象昆山姿,缅邈区中缘。
    始信安期术,得尽养生年。

    古诗三百首咏物抒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