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
《木兰花慢》 宋·张枢
歌尘凝燕叠,又软语、在雕梁。
记剪烛调弦,翻香校谱,学品伊凉。
屏山梦云正暖,放东风、卷雨入巫阳。
金冷红条孔雀,翠间彩结鸳鸯。
166
《水龙吟》 宋·施岳
翠鳌涌出沧溟,影横栈壁迷烟墅。
楼台对起,阑干重凭,山川自古。
梁苑平芜,汴堤疏柳,几番晴雨。
看天低四远,江空万里,登临处、分吴楚。
写鸟感恩
170
《秦妇吟》 唐·韦庄
中和癸卯春三月,洛阳城外花如雪。
东西南北路人绝,绿杨悄悄香尘灭。
路旁忽见如花人,独向绿杨阴下歇。
凤侧鸾欹鬓脚斜,红攒黛敛眉心折。
叙事长诗
172
《葬花吟》 清·曹雪芹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写花寓人抒情
173
《东都赋》 两汉·班固
东都主人喟然而叹曰:“痛乎风俗之移人也。
子实秦人,矜夸馆室,保界河山,信识昭、襄而知始皇矣,乌睹大汉之云为乎?夫大汉之开元也,奋布衣以登皇位,由数期而创万代,盖六籍所不能谈,前圣靡得言焉当此之时,功有横而当天,讨有逆而顺民。
故娄敬度势而献其说,萧公权宜而拓其制。
时岂泰而安之哉,计不得以已也。
叙事议论
174
《声无哀乐论》 两汉·嵇康
有秦客问于东野主人曰:「闻之前论曰:『治世之音安以乐,亡国之音哀以思。
』夫治乱在政,而音声应之;故哀思之情,表于金石;安乐之象,形于管弦也。
又仲尼闻韶,识虞舜之德;季札听弦,知众国之风。
斯已然之事,先贤所不疑也。
感叹生命
177
《秦妇吟》 唐·韦庄
中和癸卯春三月,洛阳城外花如雪。
东西南北路人絶,绿杨悄悄香尘灭。
路旁忽见如花人,独向绿杨阴下歇。
凤侧鸾欹鬓脚斜,红攒黛敛眉心折。
178
《长相思·长相思》 明·刘基
长相思,在沅湘,九疑之山郁苍苍。
青天荡荡林木暗,落日虎啸风飞扬,欲往从之水无航。
仲尼有德而不用,孟轲竟死于齐梁。
松柏摧折桂生蠹,但见荆棘如山长。
长相思,断人肠。
179
《二鬼》 明·刘基
忆昔盘古初开天地时,以土为肉石为骨,水为血脉天为皮
,昆仑为头颅,江海为胃肠,蒿岳为背膂,其外四岳为四
肢。
四肢百体咸定位,乃以日月为两眼,循环照烛三百六十骨
180
《清明》 宋·宋祁
晓日东南欲照梁,藏鸦密柳暗横塘。
行庖束蜜停晨爨,别馆熏衣冷夜香。
陌上鲜风横去幰,阳滨翠潋泛行觞。
独嗟楚客流芳晚,淹卧愔愔带眼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