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
《今乃和以报之》 宋·曹勋
贺子胸中自有山,结庵山底更云间。
遣才只道今无许,此士如何尚着闲。
未应万言直杯水,向来九虎守天关。
莫嫌久不还诗债,诗债从来隔岁还。
103
《和张王臣郊游韵三首》 宋·廖行之
山头笑语落千家,晓入登临引暮霞。
极目未应烦笏拄,招朋端不羡鱼叉。
归来皓月明於烛,睡熟黄紬卧放衙。
幕府官闲诗思敏,赓酬亹亹笔生花。
104
《赠邓都监》 宋·徐照
能吟能画俱精到,多得声名在世间。
少病高年惟发白,为官远地却身闲。
深林有寺唐碑在,古庙无人楚竹斑。
物景可吟兼可画,乞君篇幅未应悭。
105
《送应之道人归江西》 唐·徐铉
曾骑竹马傍洪厓,二十余年变物华。
客梦等闲过驿阁,归帆遥羡指龙沙。
名垂小篆矜垂露,诗作吴吟对绮霞。
岁暮定知回未得,信来凭为寄梅花。
106
《送应之道人归江西》 唐·徐铉
曾骑竹马傍洪涯,二十余年变物华。
客梦等闲过驿阁,归帆遥羡指龙沙。
名题小篆矜垂露,诗作吴吟对绮霞。
岁暮定知回未得,信来凭为寄梅花。
108
《晓过淮阴》 明·张羽
军城铁锁晓开关,使节星驰未敢闲。
淮水东流应到海,瓜洲北去少逢山。
行人欲断寒烟外,远烧时明乱苇间。
却忆帝城风物盛,礼成须及上春还。
112
《声无哀乐论》 两汉·嵇康
有秦客问于东野主人曰:「闻之前论曰:『治世之音安以乐,亡国之音哀以思。
』夫治乱在政,而音声应之;故哀思之情,表于金石;安乐之象,形于管弦也。
又仲尼闻韶,识虞舜之德;季札听弦,知众国之风。
斯已然之事,先贤所不疑也。
感叹生命
113
《与元九书》 唐·白居易
月日,居易白。
微之足下:自足下谪江陵至于今,凡枉赠答诗仅百篇。
每诗来,或辱序,或辱书,冠于卷首,皆所以陈古今歌诗之义,且自叙为文因缘,与年月之远近也。
仆既受足下诗,又谕足下此意,常欲承答来旨,粗论歌诗大端,并自述为文之意,总为一书,致足下前。
114
《比红儿诗》 唐·罗虬
姓字看侵尺五天,芳菲占断百花鲜。
马嵬好笑当时事,虚赚明皇幸蜀川。
金谷园中花正繁,坠楼从道感深恩。
齐奴却是来东市,不为红儿死更冤。
117
《洛神赋》 魏晋·曹植
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
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
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其词曰:余从京域,言归东藩,背伊阙 ,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
日既西倾,车殆马烦。
辞赋精选写人爱情神话
118
《宫词百首》 唐·和凝
紫燎光销大驾归,御楼初见赭黄衣。
千声鼓定将宣赦,竿上金鸡翅欲飞。
北阙晴分五凤楼,嵩山秀色护神州。
洛河自契千年运,更拟波中出九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