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声无哀乐论》 两汉·嵇康
有秦客问于东野主人曰:「闻之前论曰:『治世之音安以乐,亡国之音哀以思。
』夫治乱在政,而音声应之;故哀思之情,表于金石;安乐之象,形于管弦也。
又仲尼闻韶,识虞舜之德;季札听弦,知众国之风。
斯已然之事,先贤所不疑也。
感叹生命
25
《望雨》 元·王冕
狂风吹春无寸雨,天地漫漫尽黄土。
病日韬光赤如血,千花万花愁不语。
耕牛渴死野草枯,农夫悲啼泪如珠。
蚕胎在纸秧在谷,未知何以供官输。
26
《次韵明仲游栖云阁》 宋·刘子翚
溪山步步开图障,山影更随溪荡漾。
回环两县烟雨奇,一目尽奄长桥上。
乾枫枯柳澹不春,欢伯为解愁城屯。
书空咄咄亦良苦,抵掌呜呜聊任真。
28
《用言客谈奉谢》 宋·艾性夫
倦游太史牛马走,作赋先生亦乌有。
杞国天摧只自惊,梁国瓠落知谁要。
青津碧荻寒不枯,园丘紫柰天下无。
嵩南少华梦可到,仙人鸿宝今无书。
霜煎雪逼梅花少,不向春风怨枯槁。
万古乾坤苍狗云,一天风雨黄鸡晓。
29
《杂曲歌辞·杨柳枝》 唐·孙光宪
闾门风暖落花干,飞遍江南雪不寒。
独有晚来临水驿,闲人多凭赤阑干。
有池有榭即濛濛,浸润翻成长养功。
恰似有人长点检,著行排立向春风。
30
《拟古三首》 唐·徐彦伯
遥裔烟屿鸿,双影旦夕同。
交翰倚沙月,和鸣弄江风。
vK若茂芳序,君子从远戎。
云生阴海没,花落春潭空。
31
《效古二首》 唐·储光羲
晨登凉风台,暮走邯郸道。
曜灵何赫烈,四野无青草。
大军北集燕,天子西居镐。
妇人役州县,丁男事征讨。
33
《赠三侍御》 唐·常建
高山临大泽,正月芦花干。
阳色薰两崖,不改青松寒。
士贤守孤贞,古来皆共难。
明君错甚才,台上飞三鸾。
34
《早过临淮》 唐·陶翰
夜来三渚风,晨过临淮岛。
湖中海气白,城上楚云早。
鳞鳞鱼浦帆,漭漭芦洲草。
川路日浩荡,惄焉心如捣。
且言任倚伏,何暇念枯槁。
范子名屡移,蘧公志常保。
古人去已久,此理今难道。
35
《咏史十一首》 唐·李华
昂藏獬豸兽,出自太平年。
乱代乃潜伏,纵人为祸愆。
尝闻断马剑,每壮朱云贤。
身死名不灭,寒风吹墓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