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金塔》 宋·黄叔美
金溪有金源,昔我未尝造。
因逢吴道士,言此山水好。
金僧来自蜀,所至事幽讨。
地名适相符,结茅遂栖老。
25
《杨高士听弹琴》 宋·姚舜陟
我来请雨谒龙公,日脚已敛云冲融。
解衣盘礴暂小憩,清谈对此两相翁。
霏霏锯屑引意静,爇鼎忽闻弹丝桐。
少年水师貌颇古,十指捲袖如剥葱。
28
《送刘医博》 宋·曾巩
小人久病如愁感,每叹地僻无良医。
穷居索寞俗事少,坐对荏苒风光移。
深冬山城万木落,阴气荡射生寒颸。
东方吐日光入户,素壁闪闪含清辉。
30
《和刘判官喜雪》 宋·吴芾
滥把州麾奉北堂,自惭政术非龚黄。
年丰物阜天所赐,容我养拙山水乡。
今朝瑞气俄融结,散作飞花应时节。
万家疫疠一扫除,尽道年时无此雪。
32
《恭和御制赐进士韵》 宋·马廷鸾
熙朝道化聿求成,龙衮天临策俊英。
清问详延敷迺听,嘉犹入告底于行。
尧章焜燿欣承渥,汤训丁宁戒近名。
圣主得贤功烈盛,小臣稽首愿升平。
33
《新得谿上茅屋》 明·袁凯
食肉贱糠核,饥人安敢辞。
狐貉轻短褐,寒士为固奇。
自予遭世故,举室尽流离。
东临沧海岸,北度三江湄。
37
《稽山书院尊经阁记》 明·王守仁
经,常道也,其在于天谓之命,其赋于人谓之性,其主于身谓之心。
心也,性也,命也,一也。
通人物,达四海,塞天地,亘古今,无有乎弗具,无有乎弗同,无有乎或变者也,是常道也。
其应乎感也,则为恻隐,为羞恶,为辞让,为是非;其见于事也,则为父子之亲,为君臣之义,为夫妇之别,为长幼之序,为朋友之信。
咏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