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石钟山记》 宋·苏轼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
”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
是说也,人常疑之。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
古文观止纪游写景写山
4
《夜过仲家浅闸》 明·李东阳
日维乙未月丙戌,青天无云月东出。
舟人喧豗夜涛发,翻沙转石纷出没。
是时水浅舟在地,闸门崔嵬昼方闭。
闸官醉睡夫走藏,仓卒招呼百无计。
6
《寄怪石石斛与鲁元翰》 宋·苏轼
山骨裁方斛,江珍拾浅滩。
清池上几案,碎月落杯盘。
老去怀三友,平生困一箪。
坚姿聊自儆,秀色亦堪餐。
好去髯卿舍,凭将道眼看。
东坡最后供,霜雪照人寒。
12
《送石宰》 宋·杜范
朔风搅长林,凝冰封厚地。
人嗟行路难,君行亦易易。
句金号岩邑,日事纷万蝟。
群情一龃龉,烦言四腾沸。
13
《游泰山六首》 唐·李白
天宝元年四月从故御道上泰山四月上泰山,石平御道开。
六龙过万壑,涧谷随萦回。
马迹绕碧峰,于今满青苔。
飞流洒绝巘,水急松声哀。
泰山组诗
15
《声无哀乐论》 两汉·嵇康
有秦客问于东野主人曰:「闻之前论曰:『治世之音安以乐,亡国之音哀以思。
』夫治乱在政,而音声应之;故哀思之情,表于金石;安乐之象,形于管弦也。
又仲尼闻韶,识虞舜之德;季札听弦,知众国之风。
斯已然之事,先贤所不疑也。
感叹生命
18
《牡丹芳》 唐·白居易
牡丹芳,牡丹芳,黄金蕊绽红玉房。
千片赤英霞烂烂,百枝绛点灯煌煌。
照地初开锦绣段,当风不结兰麝囊。
仙人琪树白无色,王母桃花小不香。
乐府咏物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