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深深况的诗词(784首)

  • 41 《同文潜送况之谏议十四丈守潞过成季作》 宋·晁补之

    午投李同年,下马汗如洗。
    城南迫送客,虽懒聊尔耳。
    出门缭陂陼,白鸟起深苇。
    佛宫横晚霁,窈窕间一水。

    42 《池上即席送况之赴宣城》 宋·曾巩

    池上红深绿浅时,春风荡漾永逶迤。
    南州鼓舞归慈惠,东观壶觞惜别离。
    远岫烟云供醉眼,双溪鱼鸟付新诗。
    陵阳岂是迟留地,趣驾追锋自有期。

    43 《和石田先生落花诗(二十首)》 明·唐寅

    亚字城边麋鹿台,春深情况转悠哉。
    襞衣玉貌乘风去,对酒蓬窗带雨推。
    结子桃花如雨落,挟雌蝴蝶过墙来。
    江南多少闲庭馆,朱户依然锁绿苔。
    ¤

    44 《陪景仁赴况之湖上燕集遇雨》 宋·韩维

    炎蒸消尽作浓阴,湖上兹游喜重寻。
    急雨洗开荷芰色,清风借出管弦音。
    凉生顿觉絺衣薄,欢至宁论酒盏深。
    善谑清谈都有适,过从所得在知心。

    45 《箧中得调官时杨氏所寄书慨然追感》 宋·强至

    笑语无踪莫更寻,每怀平昔恨犹深。
    况看满幅相思字,曾诉幽闺独自心。
    因想音容如在目,不知涕泪已盈襟。
    恨销除是彩笺灭,弗比遗香苦易沉。

    46 《深春挈家下湖庄》 宋·曹彦约

    去郭不三里,将家逾十年。
    转添身散诞,况乃足蹁跹。
    九叠春宜老,群芳晚更妍。
    得闲无一事,倚杖看鞦韆。

    47 《次叔通见寄四首韵》 宋·刘学箕

    万箱未获交偏偏,积雨不翅三日霖。
    发将翳处日急露,似欲霁间云复深。
    况当边报置邮速,讵识老儒尤世心。
    读君诗罢三太息,嘿不晤语行涧阴。

    48 《官况》 宋·宋庠

    发策非乡秀,瘝官玷郡联。
    恩深育莪沚,技薄戴盆天。
    病骨三钟粟,銛锋一割铅。
    怀能真鼫鼠,惜已甚寒蝉。

    49 《江行大雨水涨四首》 宋·方回

    客路由来但喜晴,山深何况更舟行。
    孤篷酒醒三更雨,滴碎愁肠是此声。

    50 《报任少卿书/报任安书》 两汉·司马迁

    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恳恳。
    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也。
    仆虽罢驽,亦尝侧闻长者之遗风矣。

    古文观止叙事议论抒怀

    51 《谏太宗十思疏》 唐·魏征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望国 一作:思国)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古文观止高中文言文劝谏寓理

    52 《墨池记》 宋·曾巩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
    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
    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 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其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

    辞赋精选状物写人寓理

    53 《触龙说赵太后》 先秦·刘向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
    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太后不肯,大臣强谏。
    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古文观止高中文言文劝谏历史故事

    54 《芙蓉女儿诔》 清·曹雪芹

    维太平不易之元,蓉桂竞芳之月,无可奈何之日,怡红院浊玉,谨以群花之蕊,冰鲛之縠,沁芳之泉,枫露之茗,四者虽微,聊以达诚申信,乃致祭于白帝宫中抚司秋艳芙蓉女儿之前曰:窃思女儿自临浊世,迄今凡十有(通“又)”六载。
    其先之乡籍姓氏,湮沦而莫能考者久矣。
    而玉得于衾枕栉沐之间,栖息宴游之夕,亲昵狎亵,相与共处者,仅五年八月有奇。
    忆女儿曩生之昔,其为质则金玉不足喻其贵,其为性则冰雪不足喻其洁,其为神则星日不足喻其精,其为貌则花月不足喻其色。

    长诗

    55 《治安策》 两汉·贾谊

    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若其它背理而伤道者,难遍以疏举。
    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
    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
    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本末舛逆,首尾衡决,国制抢攘,非甚有纪,胡可谓治!陛下何不一令臣得熟数之于前,因陈治安之策,试详择焉!夫射猎之娱,与安危之机孰急?使为治劳智虑,苦身体,乏钟鼓之乐,勿为可也。

    古文观止策略公文

    56 《与元九书》 唐·白居易

    月日,居易白。
    微之足下:自足下谪江陵至于今,凡枉赠答诗仅百篇。
    每诗来,或辱序,或辱书,冠于卷首,皆所以陈古今歌诗之义,且自叙为文因缘,与年月之远近也。
    仆既受足下诗,又谕足下此意,常欲承答来旨,粗论歌诗大端,并自述为文之意,总为一书,致足下前。

    57 《七发》 两汉·枚乘

    楚太子有疾,而吴客往问之,曰:“伏闻太子玉体不安,亦少间乎?”太子曰:“惫!谨谢客。
    ”客因称曰:“今时天下安宁,四宇和平,太子方富于年。
    意者久耽安乐,日夜无极,邪气袭逆,中若结轖。
    纷屯澹淡,嘘唏烦酲,惕惕怵怵,卧不得瞑。

    辞赋精选写人讽喻

    58 《西征赋》 魏晋·潘安

    岁次玄枵,月旅蕤宾,丙丁统日,乙未御辰。
    潘子凭轼西征,自京徂秦。
    乃喟然叹曰:古往今来,邈矣悠哉!寥廓惚恍,化一气而甄三才。
    此三才者,天地人道。

    咏史写景

    59 《柳毅传》 唐·李朝威

    仪凤中,有儒生柳毅者,应举下第,将还湘滨。
    念乡人有客于泾阳者,遂往告别。
    至六七里,鸟起马惊,疾逸道左。
    又六七里,乃止。

    高中文言文爱情神话故事

    60 《鹊桥仙·夜闻杜鹃》 宋·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
    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
    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豪放杜鹃感叹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