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1
《次韵和晁无咎学士相迎》 宋·苏轼
少年独识晁新城,闭门却扫卷旆旌。
胸中自有谈天口,坐却秦军发墨守。
有子不为谋置锥,虹霓吞吐忘寒饥。
端如太史牛马走,严徐不敢连尻脽。
605
《次韵王定国得颍倅二首》 宋·苏轼
仙风入骨已凌云,秋水为文不受尘。
一噫固应号地籁,余波犹足挂天绅。
买牛但自捐三尺,射鼠何劳挽六钧。
莫向百花潭上去,醉翁不见与谁春。
606
《王中甫哀辞》 宋·苏轼
生刍不独比前人,束槁端以废谢鲲。
子达想无身後念,吾衰不复梦中论。
已知毅豹为均死,未识荆凡定孰存?
堪笑东坡痴钝老,区区犹记刻舟痕。
608
《题沈氏天隐楼》 宋·苏轼
楼上新诗二百篇,三吴处士最应贤。
非夷非惠真天隐,忘世忘身恐地仙。
散尽黄金犹好客,归来碧瓦自生烟。
灵犀美璞无人识,蔚蔚空惊草木妍。
609
《子由将赴南都与余会宿于逍遥堂作两绝句读之》 宋·苏轼
达天资近道又得至人养生长年之诀而余亦窃闻其一二以为今者宦游相别之日浅而异时退休相従之日长既以自解且以慰子由云(诗前原有苏辙原诗,今删。
)别期渐近不堪闻,风雨萧萧已断魂。
犹胜相逢不相识,形容变尽语音存。
但令朱雀长金花,此别还同一转车。
610
《王中父哀词(并叙)》 宋·苏轼
仁宗朝以制策登科者十五人,轼忝冒时,尚有富彦国、张安道、钱子飞、吴长文、夏公酉、陈令举、钱醇老、王中父并轼与家弟辙,九人存焉。
其后十有五年,哭中父于密州,作诗吊之,则子飞、长文、令举殁矣。
又八年,轼自黄州量移汝海,与中父之子沇之相遇于京口,相持而泣,则十五人者独三人存耳,盖安道及轼与家弟而已,呜呼悲夫。
乃复次前韵,以遗沇之,时沇之亦以罪谪,家于钱塘云。
611
《记梦(并叙)》 宋·苏轼
乐全先生梦人以诗三篇示之,字皆旁行而不可识。
傍有人道衣古貌,为读其中一篇云:人事且常在,留质悟圆间。
凡四句,觉而忘其二,以告其客苏轼。
轼以私意广之云。
612
《竹鹤》 宋·苏轼
此君何处不相宜,况有能言老令威。
谁识长身古君子,犹将缁布缘深衣。
614
《长安杂题长句六首》 唐·杜牧
觚棱金碧照山高,万国圭璋捧赭袍。
舐笔和铅欺贾马,赞功论道鄙萧曹。
东南楼日珠帘卷,西北天宛玉厄豪。
[诗曰:鞗革金厄,盖小环。
615
《送孙立之赴广西》 宋·王安石
十年一别两相过,前想悲欢慷慨歌。
穷去始知风俗薄,静来犹厌事机多。
相期鼻目倾肝胆,谁伴溪山避网罗。
万里辛勤君旧识,重江应亦畏风波。
617
《余寒》 宋·王安石
余寒驾春风,入我征衣裳。
扪鬓只得冻,蔽面尚疑创。
士耳恐犹坠,马毛欲吹僵。
牢持有失箸,疾饮无留汤。
618
《忆昨诗示诸外弟》 宋·王安石
忆昨此地相逢时,春入穷谷多芳菲。
短垣囷囷冠翠岭,踯躅万树红相围。
幽花媚草错杂出,黄蜂白蝶参差飞。
此时少壮自负恃,意气与日争光辉。
620
《详定幕次呈圣从乐道》 宋·王安石
殿阁抡材覆等差,从臣今日擅文华。
杨雄识字无人敌,何逊能诗有世家。
旧德醉心如美酒,新篇清目胜真茶。
一觞一咏相从乐,传说犹堪异日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