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辉的诗词(819首)

  • 1 《挽蔡西山先生》 宋·吴雅

    天乎不可问,吾道是耶非。
    国论成贝锦,台评及布衣。
    乾坤岂终否,泉壤再生辉
    遗恨春陵路,生存不见归。

    2 《制置丁少卿生日》 宋·魏了翁

    皜皜陵霄独鹤飞,九芙蓉里烂生辉
    青阳少府旧弓冶,白石先生新杼机。
    阅尽世纷磨不磷,听渠公论是邪非。
    恭惟陛下方新政,小却犹应伴紫薇。

    3 《和蒋成甫见贻生日韵》 宋·魏了翁

    尚记春风酒满衣,数旬客馆掩空扉。
    双乌念哺归难忍,断雁辞行凝不飞。
    正念县孤成底事,有来连锦烂生辉
    亟哦七字酬佳赠,归櫂潇湘水正肥。

    4 《古兴和饶云峰韵》 宋·刘黻

    贫妇守蓬藋,憔悴无颜姿。
    挈瓶养公姑,肯涉山径蹊。
    夫君昵浮响,疏越成暌离。
    家欠蚕织具,茹苦宁力支。

    5 《结交行送武之文》 元·王冕

    江南野人毛发古,骑牛读书无一侣。
    白眼遥看泰华云,赤脚冷濯沧浪雨。
    长安小儿不足数,论文忽有东平武。
    武君胸中气峥嵘,呼吸云梦吞沧溟。

    6 《相和歌辞·白头吟二首》 唐·李白

    锦水东北流,波荡双鸳鸯。
    雄巢汉宫树,雌弄秦草芳。
    宁同万死碎绮翼,不忍云间两分张。
    此时阿娇正娇妒,

    7 《杂曲歌辞·行路难》 唐·李颀

    汉家名臣杨德祖,四代五公享茅土。
    父兄子弟绾银黄,跃马鸣珂朝建章。
    火浣单衣绣方领,茱萸锦带玉盘囊。

    8 《丁孝子诗》 明·乌斯道

    丁鹤年,精诚之心上达九天。
    丁鹤年,精诚之心下达九泉。
    先翁曾长武昌县,死葬山中厄兵变。
    山中父老怀甘棠,修筑堂封自相劝。

    9 《远别离》 宋·王炎

    静女不下堂,游子志四方。
    五花骄马金络脑,出门仆从生辉光。
    草青沙软湿春雾,玉蹄联翩踏花去。
    楼头明月阙又圆,西风一夕生庭树。

    10 《行路难》 唐·李颀

    汉家名臣杨德祖,四代五公享茅土。
    父子兄弟绾银黄,跃马鸣珂朝建章。
    火浣单衣绣方领,茱萸锦带玉盘囊。

    11 《赠郑员外》 唐·陶翰

    骢马拂绣裳,按兵辽水阳。
    西分雁门骑,北逐楼烦王。
    闻道五军集,相邀百战场。
    风沙暗天起,虏骑森已行。

    12 《文柏床》 唐·白居易

    陵上有老柏,柯叶寒苍苍。
    朝为风烟树,暮为宴寝床。
    以其多奇文,宜升君子堂。
    刮削露节目,拂拭生辉光。

    13 《朝中措》 宋·黄公度

    尔黄发,欲三寿之作朋;遗我绿琴,顾双金之何报。
    ”尝邀公至五羊,特为开宴,令洪丞相适代为乐语云:“云外神仙,何拘弱水。
    海隅老稚,始识魁星。
    ”又寄调“临江仙”以侑觞云:“北斗南头云送喜,人间快睹魁星。

    14 《行路难·君不见富家翁》 明·张羽

    君不见富家翁,旧时贫贱不得志,平生亲戚皆相弃。
    一朝金多贱还贵,百事胜人人莫比。
    子孙成列客满堂,美人四座回鸣榼。
    跃马扬鞭游洛阳,片言出口生辉光。

    15 《和张洵蒙亭诗韵》 宋·吕源

    九溪漓水接潇湘,万壑千岸罗水旁。
    七星高耸生辉光,连天一色皆苍苍。
    倚江景物似钱塘,况有万户新醅香。
    古洞相对举清觞,文渊遗迹徒悲凉。

    16 《嵇康小舞词》 宋·钱易

    薛九三十侍中郎,兰香花态生春堂。
    龙盘王气变秋雾,淮声哭月浮秋霜。
    宜城酒烟湿羁腹,与君强舞当时曲。
    玉树遗辞莫重听,黄尘染鬓无前绿。

    17 《放歌用少白韵》 明·陈言

    一百五日又欲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眼看春色如流水,人生相命亦如此。
    百年三万六千朝,倏忽须臾难久恃。
    君不见十八羽林郎,君王手赐黄金铛。

    18 《题山水赠杨熙节》 明·王直

    郭纯永嘉人,善画自畴昔。
    兴来展豪素,满眼绚金碧。
    永乐年中独擅场,拜官得在内作坊。
    时时承诏恣点染,九重出入生辉光。

    19 《鳆鱼行》 宋·苏轼

    渐台人散长弓射,初啖鳆鱼人未识。
    西陵衰老繐帐空,肯向北河亲馈食。
    两雄一律盗汉家,嗜好亦若肩相差。
    ?莽、操皆嗜鳆鱼。

    20 《食荠十韵》 宋·陆游

    舍东种早韭,生计似庾郎;舍西种小果,戏学蚕丛乡。
    惟荠天所赐,青青被陵冈,珍美屏盐酪,耿介凌雪霜。
    采撷无阙日,烹饪有秘方,侯火地炉暖,加糁沙钵香。
    尚嫌杂笋蕨,而况污膏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