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疏源的诗词(227首)

  • 1 《福昌书事言怀一百韵上运判唐通直》 宋·张耒

    战国韩余壤,王畿汉旧京。
    南围山峙秀,东泛洛浮清。
    女几荒遗庙,宜阳认故城。
    千秋迷佩玦,百战有榛荆。

    2 《代徐思远谢张季万》 宋·王洋

    淳风叹辽远,友道伤浇漓。
    交情比一线,断续同轩縻。
    仁惇既难事,义重亦不支。
    寒谷少温律,衡门自寒扉。

    3 《王师渡汉水经襄阳》 唐·李百药

    导漾疏源远,归海会流长。
    延波接荆梦,通望迩沮漳。
    高岸沉碑影,曲溆丽珠光。
    云昏翠岛没,水广素涛扬。

    4 《逐蛇:》 宋·张耒

    嗟尧之时兮大水滂,横溃四海兮包陵冈。
    荡流涌汩兮周无防,龙腾蛇奔兮嬉以狂。
    腥鳞顽鬣兮更披猖,城居穴处兮乱厥常。
    颓虫纠结兮肆害戕,陆盘渊据兮傲不臧。

    5 《和梁签判颍州西湖十三题·西湖》 宋·苏颂

    椒泽疏源势不休,绕城冰玉湛寒流。
    凫鷖容与菰蒲乱,占得江湖一望秋。

    6 《题清源寺(即王右丞故宅)》 唐·耿湋

    儒墨兼宗道,云泉隐旧庐。
    盂城今寂寞,辋水自纡馀。
    内学销多累,西林易故居。
    深房春竹老,细雨夜钟疏。
    陈迹留金地,遗文在石渠。
    不知登座客,谁得蔡邕书。

    写景山水

    7 《题源分竹亭》 唐·刘言史

    绕屋扶疏千万竿,年年相诱独行看。
    日光不透烟常在,先校诸家一月寒。

    8 《题桃源处士山居留寄》 唐·刘沧

    白云深处葺茅庐,退隐衡门与俗疏。
    一洞晓烟留水上,满庭春露落花初。
    闲看竹屿吟新月,特酌山醪读古书。
    穷达尽为身外事,浩然元气乐樵渔。

    9 《题颍源庙》 唐·韦庄

    曾是巢由栖隐地,百川唯说颍源清。
    微波乍向云根吐,去浪遥冲雪嶂横。
    万木倚檐疏干直,群峰当户晓岚晴。
    临川试问尧年事,犹被封人劝濯缨。

    10 《劝进疏引谶》 唐·佚名

    东海十八子,八井唤三军。
    手持双白雀,头上戴紫云。
    丁丑语甲子,深藏八堂里。
    何意坐堂里,中央有天子。

    11 《更漏子·送孙巨源》 宋·苏轼

    水涵空,山照市。
    西汉二疏乡里。
    新白发,旧黄金。
    故人恩义深。
    海东头,山尽处。
    自古空槎来去。
    槎有信,赴秋期。
    使君行不归。

    送别抒情赞美

    12 《宴桃源》 宋·周紫芝

    帘幕疏疏风透。
    庭下月寒花瘦。
    宽尽沈郎衣,方寸不禁僝僽。
    难受。
    难受。
    灯暗月斜时候。

    13 《醉桃源》 宋·李祁

    春风碧水满郎湖。
    水清梅影疏。
    渡江桃叶酒家垆。
    髻鬟云样梳。
    吹玉蕊,饮琼腴。
    不须红袖扶。
    少年随意数花须。
    老来心已无。

    14 《桃源忆故人》 宋·陆游

    然如世外。
    予留七十日,被命参成都戎幕而去。
    临行徙倚竟日作桃源忆故人一首
    斜阳寂历柴门闭。

    15 《醉桃源(单叶荼_)》 宋·赵师侠

    纤枝延蔓走青虬。
    风清体更柔。
    故饶檀蕊著花稠。
    疏疏如缀旒。
    琼作靥,玉成裘。
    玫瑰应辈流。
    惜香愁怕_搔头。
    宁随□事休。

    古诗三百首秋天写雨农民喜悦忧国忧民

    16 《醉桃源(和昌甫)》 宋·韩淲

    固穷斋里语吾生。
    言之必可行。
    扶疏夏木既啼莺。
    更逢鱼计成。
    多雅尚,少时情。
    沧浪渔父缨。
    高歌宁与俗争鸣。
    朱弦疏越声。

    17 《桃源忆故人·越山青断西陵浦》 宋·吴文英

    越山青断西陵浦。
    一片密阴疏雨。
    潮带旧愁生暮。
    曾折垂杨处。
    桃根桃叶当时渡。
    鸣咽风前柔橹。
    燕子不留春住。
    空寄离樯语。

    写景抒情相思离别

    18 《谏太宗十思疏》 唐·魏征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望国 一作:思国)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古文观止高中文言文劝谏寓理

    19 《与山巨源绝交书》 魏晋·嵇康

    康白:足下昔称吾于颍川,吾常谓之知言。
    然经怪此意尚未熟悉于足下,何从便得之也?前年从河东还,显宗、阿都说足下议以吾自代,事虽不行,知足下故不知之。
    足下傍通,多可而少怪;吾直性狭中,多所不堪,偶与足下相知耳。
    闲闻足下迁,惕然不喜,恐足下羞庖人之独割,引尸祝以自助,手荐鸾刀,漫之膻腥,故具为足下陈其可否。

    散文书信抒怀

    20 《赐陈尧叟谢病归济源》 宋·宋真宗

    文苑垂清誉,胡端仰盛才。
    嘉猷毗万路,奇遇列三台。
    勤职兴石爽,辞荣奏疏来。
    畴咨登百揆,异数冠中台。
    巨屏扬旌去,名藩昼锦回。
    君臣相厚意,瞻望两徘徊。